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4)
时间:2021-02-19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黄渤海区域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居三大海区之首。2019年,该区域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和出口均价依次为4661.19万吨、3041.49万美元和0.65万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4.26%、25.21%和1.26%。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型是制作和保藏的牡蛎,主要出口目的地是美国。
东海区域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和出口均价依次为2161.52吨、1599.20万美元和0.74万美元/吨,同比分别增加25.03%和下降50.80%、60.65%。其中,出口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福建对越南牡蛎种苗出口量异常增加。剔除种苗后,当年东海区域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和出口均价依次为1165.80吨、1566.01万美元和1.34万美元/吨,较2018年分别下降31.80%、51.35%和28.68%。无论是从出口额还是剔除异常值后的出口量来看,该海区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型都是制作和保藏的牡蛎,主要出口目的地也是美国。
2019年,三大海区中牡蛎出口额和出口均价同比增长的只有南海区域,当年的出口量、出口额和出口均价依次为1579.84吨、873.20万美元和0.55万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9.04%、64.13%和37.88%。南海区主要向港澳地区出口活、鲜或冷藏的牡蛎以及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出口制作和保藏的牡蛎。显然,南海区主要的出口商品类型和出口目的地都与其前两个海区有所不同。
根据2019年各海区牡蛎出口情况推断,长牡蛎出口量最大,其后依次为福建牡蛎和香港牡蛎。由于长牡蛎和福建牡蛎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都是美国,受加征关税影响,2019年的出口量、出口额均大幅下降。而香港牡蛎主要出口至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没有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显著影响,且由于2019年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大幅提升,香港牡蛎出口量和出口额因而逆势增长,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前两大品种的出口形势。
(三)牡蛎市场及消费状况
1、牡蛎市场及价格变动情况
国内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在其它贝类批发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牡蛎批发价格依然由去年同期的12.35元/kg提高到13.46元/kg、同比上升8.94%。
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图5)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统计的2008年4月至2018年1月牡蛎批发价格数据,我们预测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中国牡蛎批发价格走势。模型输出结果显示,中国牡蛎批发价格将在2019年10月开始上涨,至2020年2月达到波峰,之后开始下降。根据模型输出结果,我们预测中国牡蛎批发价格将从2019年10月的9.5元/kg,上涨至2020年2月的10.65元/kg,随后从这一峰值下降,直至当年9月的10元/kg(图6)。
图5. 牡蛎批发价格组合预测模型流程图
图6. 我国牡蛎批发价格预测值与原始值对比图
表6汇总了各综合试验站报告的2019年牡蛎年均产地价格。显然,价格最高的是钦州站报告的香港牡蛎(10.20元/kg),其次是大连站和长岛站报告的长牡蛎,分别为7.2元/kg和6.9元/kg,价格最低的则是秦皇岛站报告的长牡蛎和厦门站报告的福建牡蛎,均为1.2元/kg。
图7是根据养殖渔情系统中的数据绘制而成的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牡蛎产地价格变动轨迹(图中为0的地方,表示系统中没有上报的价格数据)。显然,各站报告的牡蛎产地价格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就长牡蛎而言,獐子岛报告的价格峰值(27.3元/kg)较荣成(4.32元/kg)和青岛(14元/kg)滞后一个月左右。除汕头站外,宁德和厦门站报告的福建牡蛎前期价格均高于后期。具体到香港牡蛎,钦州站报告的价格变动轨迹明显不同于汕头站和湛江站的情形。
图7. 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各综合试验站报告的牡蛎产地价格变动情况
2、牡蛎的消费意愿及结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