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12)
时间:2021-02-19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图1.5显示,中国在全球牡蛎总产量中占比从2007年的76.72%,增加到2017年的83.29%。除2014年外,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占比最小的年份是2007年,2016年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84.11%)。
二、中国与世界牡蛎贸易比较
1、进口量、进口额与进口均价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牡蛎生产国,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牡蛎数量和金额虽然都不大,但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均呈递增且最后4年增幅明显加大的态势,两者分别从2007年的276吨和95万美元,飙升至2017年的3519吨和3671万美元(图2.1a),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8.99%和44.13%。这或许会令人惊讶,但其原因却不难理解——伴随着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涌现出一些对“奢侈品”消费有着特殊偏好的人群,国产牡蛎无法满足其对所谓“高端海鲜”的需求。这一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内牡蛎产业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例如,加大包括单体和三倍体牡蛎在内的牡蛎新品种选育及其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同一时期,世界牡蛎进口量、进口额分别从期初的4.99万吨和2.39亿美元,增加到期末的6.79万吨和4.14亿美元(图2.1b),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4%和5.63%,远低于中国的增幅。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和2011年,世界牡蛎进口额出现了两年的大幅跃升,2010年从上年的2.49亿美元升至3.19亿美元,2011年再次提高到3.72亿美元。其结果是,以2010年为界,世界牡蛎进口额呈现出前期低位徘徊、后期高位运行的态势。
2007年以来,中国牡蛎进口均价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高峰(1.28万美元/吨),此后三年虽然有所回落,但年均增长率依然高达11.74%,是世界平均水平(2.42%)的4.85倍。这一时期,中国牡蛎进口均价除2007年(0.34万美元/吨)低于世界均值(0.48万美元吨)外,其余各年均高于后者,差别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几乎两倍于后者(0.67万美元/吨),2017年虽然降至1.04万美元/吨,但依然比世界均值(0.61万美元/吨)高出了0.43万美元/吨(图2.2)。
2、出口量、出口额与出口均价及其变动趋势
或许是因为前文提及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的原因,中国牡蛎出口量和出口额在2011年发生了异常明显的变化(图2.3a)。2007年,中国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分别只有1346吨和186万美元,随后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2709吨和763.80万美元,2011年又降至1775吨和705.30万美元。2012年,中国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大幅跃升至9624吨和6704.90万美元,随后3年均低于这一水平,2016年达到9888吨和7664.90万美元的峰值水平,2017年回落至9555万吨和7399.70万美元。整个时期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4.53%。
2007年。世界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为7.25万吨和2.55亿美元,其后虽然2009~2011年的出口量低于期初水平外,其他年份的出口量和所有年份的出口额均呈上升状态(图2.3b),整个时期年均增长率达到7.32%。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世界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从上年的9.35万吨和4.29亿美元,跃升至11.93万吨和5.17亿美元,两者均为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图2.4显示,2007~2015年,中国牡蛎出口均价除2014年(0.74万美元/吨)较上年(0.75万美元/吨)微降外,其余年份均呈递增态势,2012年的增幅最大,达到0.30万美元/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牡蛎出口均价完成了从低于到高于世界均值的转变,2017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0.34亿美元/吨这一历史高位。2015年中国牡蛎出口均价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0.78亿美元),随后两年微幅递降至2017年的0.77亿美元。尽管如此,2007~2017年中国牡蛎出口均价年均增长率依然高达18.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