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1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一时期世界牡蛎出口均价年均增长率只有2.11%。2007年,世界牡蛎出口均价(0.35万美元吨)几乎是中国的(0.12万美元/吨)3倍,随后逐年递增到2011年的0.50万美元/吨,但与中国的(0.40万美元/吨)差距缩小到只有1倍多,其后数年波动下降至2017年的0.43万美元/吨。


  3、中国在全球(含中国)牡蛎进口总量、总额中占比及其变动趋势


  2007年,中国在全球牡蛎进口总量中占比只有0.55%,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0.30%,2009年虽然反弹至0.64%,但也几近可忽略不计。这一情形在201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年中国占比大幅提高到1.79%,随后除2013年(3.10%)较上年(2.99%)微升外,其他数年呈飙升状态,直至2017年达到8.15%这一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水平(图2.5)。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4、中国在全球(含中国)牡蛎出口总量、总额中占比及其变动趋势


  2007年,中国在全球牡蛎出口总量、总额中占比分别只有1.82%和0.72,随后递增至2010年的3.90%和2.56%。如同出口量、出口额的变动情形一样,2012年中国在全球牡蛎出口总量、总额中占比也发生了一次大幅跃升,两者分别从2011年的2.47%和1.99%,飙升至11.35%和15.95%这一区间峰值,随后波动下降到2017年的7.41%和12.52%(图2.6)。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5、中国与世界牡蛎出口量在各自产量中占比及其变动趋势


  2007年以来,尽管中国在全球牡蛎总产量中占比高达76.72%-83.29%(见前文),但出口量在国内产量中占比几近可忽略不计,即使是占比最大的2017年也只有0.20%,更不用说占比最小的2007年(0.4%)。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图2.7显示,2007年以来,世界牡蛎出口量在其总产量中占比始终远高于中国的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2017年达到12.19%这一峰值水平。即使如此,这一占比也远低于其他双壳贝类的水平。


  以上数据表明牡蛎主要是一种“地方生产、活体为主、国内消费”的商品,是参与国际贸易程度最低的一种双壳贝类。考虑到国内巨大的牡蛎产量及其显著的生产成本优势,如何通过包括深加工在内的各种途径扩大国产牡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或许应该成为一大有待破解的战略性问题。


  三、中国与世界牡蛎消费比较


  1、中国与世界牡蛎表观消费量变动趋势


  表观消费量是指当年产量加上当年净进口量(进口量-出口量)。尽管在收获后包括仓储、加工、运输在内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损耗,且生产量与贸易量统计也难免不出现误差,进而导致表观消费量偏离实际消费量,但由于难以获取实际消费量数据,而前者则可依据产量和贸易量计算得出,故本报告用其来近似地反映牡蛎实际消费量。图3.1给出了2007-2017年中国与世界牡蛎表观消费量的变动趋势。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图3.2显示了中国和世界牡蛎净出口量在各自产量中占比的变动趋势,由于两者的最大值仅为5.25%,表观消费量因而呈现出类似于前文介绍的总产量变动趋势(图1.1)。2007-2017年,中国和世界牡蛎表观消费量分别从期初的350.79万吨和106.48万吨,增加和下降到2017年的487.34万吨和97.89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3.34%和-0.84%(图3.2)。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2、按表观消费量计算的中国和世界牡蛎人均消费量变动趋势


  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别从2007年的13.18亿和53.57亿,增加到2017年的13.86亿和61.25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1%和1.35%(图3.3)。

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