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11)
时间:2021-02-19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13年撰写的《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贝类分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在世界牡蛎产业中的地位”曾详细介绍了1950~2011年中国与世界牡蛎生产和贸易的变动趋势,本报告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报告撰写期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库中虽然有2018年中国牡蛎生产与贸易数据,但FishStatJ数据库中的数据却仅更新到2017年,故本报告主体部分“牡蛎生产、贸易和消费”比较研究的时间范围是2007~2017年,报告最后一部分补充介绍了2018年中国牡蛎生产、贸易和消费状况。
一、中国与世界牡蛎生产比较
1、总产量及其变动趋势
FAO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和世界牡蛎产量分别为350.89万吨和106.48万吨,两者的差距超过了2倍。此后,中国牡蛎产量逐年递增,2017年攀升至487.94万吨,与世界牡蛎产量(97.89万吨)的差距扩大到3倍以上(图1.1)。2007-2017年,中国和世界牡蛎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5%和-0.84%。
2、捕捞产量及其变动趋势
中国没有(也可能是没有单独)统计牡蛎捕捞产量,仅向FAO报告了牡蛎养殖产量。2007-2017年,世界牡蛎捕捞产量呈波动态势,产量最高和最低的年份分别是2011年(20.10万吨)和2010年(11.65万吨),期末产量(14.78万吨)比期初的17.12万吨减少了2.34年万吨(图1.2),年均增长率也为负值(-1.46%)。
3、养殖产量、产值及其变动趋势
前已提及,中国没有向FAO报告牡蛎捕捞产量,故总产量等于养殖产量,其变动情况前文已作介绍。与产量变动情况略有不同的是,中国牡蛎养殖产值自2007年以来始终呈稳定增长态势(图1.3a),从期初的18.81亿美元快速飙升至期末的52.55亿美元产值,年均增长率(10.82%)是产量的(3.35%)3倍以上。
同一时期,世界牡蛎养殖产量、产值呈小幅波动状态(图1.3b)。从产量方面看,期初的89.37万吨高于期末的83.1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负(-0.72%)。从产值方面看,其变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后高(15.34亿美元)前低(11.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2%;二是中间4年(2011~2014年)的产值介于15.46亿美元(2012年)和16.00亿美元(2014年)之间,明显高于两端。此外,2013年虽然是这一时期产量最低的年份(73.44万吨),却创造了最高的产值,当然这一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并不难理解。
4、单位养殖产值及其变动趋势
2007-2017年,中国牡蛎单位养殖产值(产值/产量)从期初的只有0.07万美元/吨增加到期末的0.11万美元/吨,实现了7.23%的年均增长率。尽管如此,中国牡蛎单位养殖产值却始终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图1.4)。有必要指出的是,2017年中国牡蛎单位养殖产值虽然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但与世界均值的差距(0.0768万美元/吨)却高于最低年份的2007年(0.0738万美元/吨)。
同一时期,世界牡蛎单位养殖产值也表现出类似于其产值变动的“前低后高、中间高于两端”的特点,期末的0.185万美元/吨比期初的0.127万美元/吨高出了0.058万美元吨,年均增长率(3.38%)低于中国的水平。有必要指出的是,2011年既是世界牡蛎单位养殖产值最高的年份(0.2156万美元/吨),也是与中国牡蛎单位养殖差别最大的年份(0.0864万美元/吨),两者之间相差1.5倍。
5、中国在全球(含中国)牡蛎总产量中占比及其变动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