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15)
时间:2021-02-19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制作或保藏的牡蛎”为主要出口商品类型,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当年中国牡蛎出口总量和总额的86.47%和95.21%,其次为“活、鲜或冷的牡蛎,种苗除外”、“冻牡蛎”、“干、盐腌、盐渍或熏制的牡蛎”和“牡蛎种苗”。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和澳大利亚为中国牡蛎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也是“一般贸易”(表4.2b)。
表4.2b和图4.3显示,出口量最大的地区依次是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和浙江。其中,只有山东的出口量超过了5000吨。
图4.3. 2018年中国牡蛎出口量的空间分布
2.3三大主养牡蛎品种的出口情况
黄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区,分别是中国三大主要牡蛎养殖品种长牡蛎、福建牡蛎和香港牡蛎的主产区。其中,黄渤海区域包含江苏以北各沿海省市,东海区包含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市,南海区域包含广东、广西和海南三地。为分析2018年中国三大主养牡蛎品种的出口情况,我们将各省级行政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牡蛎数量和金额,分别按对应的海区汇总统计,结果如表4.3a~c。
2018年,黄渤海区域牡蛎出口量居三大海区之首(6154.17万吨),其后依次为东海区域(1728.87吨)和南海区域(1327.18吨)。其中,黄渤海和东海区域都以出口牡蛎的制作和保藏品为主,且最主要的目的地都是美国。虽然黄渤海区出口量是东海区的3.56倍,但由于后者的出口均价高达1.88万美元/吨,是前者(0.66万美元/吨)的2.84倍,因此黄渤海区出口额(4066.78万美元)仅比东海区域(3250.45万美元)高25.11%。
分产品类型看,除牡蛎种苗外,东海区出口的四种产品类型均价都高于黄渤海区的对应产品。东海区的牡蛎种苗全部经由福建出口至越南,其他海区则无种苗出口记录。
不同于其他两大海区,南海区主要向港澳地区出口牡蛎的活、鲜或冷藏品,以及向东南亚地区出口牡蛎的制作和保藏品,2018年的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为1327.18吨和532.02万美元,均价0.40万美元/吨,三项均远低于其他两大海区。
由各海区的出口情况可以推断,我国三大牡蛎养殖品种中,长牡蛎出口量居首,其次为福建牡蛎和香港牡蛎。其中,长牡蛎和福建牡蛎出口的产品类型和目的地相近,均主要以制作或保藏品的形式出口至北美地区,而香港牡蛎则主要以活、鲜或冷藏品的形式出口至港澳地区和以制作和保藏品的形式出口至东南亚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和按海区划分的方法计算得出,福建出口的牡蛎均价高于黄渤海区出口的长牡蛎,这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刚好相反。一般情况下,国内市场的长牡蛎批发和零售价格都高于福建牡蛎,这一现象有待在后续研究过程中进一步理清其原因。
3、牡蛎消费
2018年,中国牡蛎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513.98万吨、0.41万吨和0.99万吨,产量加上净进口量得到的表观消费量是513.40万吨,同比增加5.35%。当年中国人口数量达到了13.93亿,人均消费量按表观消费量计算约为3.69kg/人,同比增加4.87%。
附件2:牡蛎产业国际技术研发进展
1、在遗传育种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