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期修编稿)(7)
时间:2020-05-19 18: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区建设。推进绿色生态养殖,既是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突出亮点,也是重要经济增长点。围绕中部粮食主产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促进秸秆过腹转化增值。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扩大专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围绕西部生态区建设,落实好草原奖补政策,坚持草原保护与科学利用并重,探索推进草原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试点,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围绕东部山区半山区,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养殖,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
四是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业污染源治理、中部黑土地保护等工程建设,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形式,突出抓好220个高效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处理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优先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零排放”模式,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四)加快推进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化建设
品牌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眼培育开发品牌,创新营销手段方式,构建新型市场流通体系。
一是实施畜产品品牌战略。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发展名优、特色品牌为重点,大力开发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性产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形成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发展的格局。鼓励企业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做大皓月、德大、华正等现有品牌,充分利用雏鹰、正邦等外埠知名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以“吉林梅花鹿”、“通榆草原红牛”、“延边黄牛”等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重点,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行业品牌。
二是加快培育“互联网+畜产品”新型营销方式。在积极拓展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期货贸易等新型畜禽及其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强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构建畜产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和畜牧合作组织等之间紧密合作的畜商产业联盟,促进畜产品流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名牌产品推介力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大型展会、品牌招商、新闻发布、96605吉牧e号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大“吉字号”畜产品和无疫区公共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五)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明确重点,着力打造现代畜牧兽医信息化服务体系。着眼创新畜牧业管理服务方式,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组建全省畜牧兽医技术呼叫服务中心(服务号码96605)。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建立呼叫中心,借助智能匹配调度算法构建专家团队和养殖场(户)之间的高效信息沟通渠道。
二是推进畜牧兽医办公自动化平台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畜牧兽医办公自动化平台,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部门实现公文管理、事务审批、信息发布、知识共享、培训考核等功能,实行无纸化、网络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全面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加强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以“拱e拱”信息化追溯系统为主的全链条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平台在全省屠宰企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并实现与国家追溯平台数据对接。强化畜禽养殖、屠宰、运输、流通等重点环节的联防联控监管工作,形成“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处置可备案”的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网络体系,打造吉林省特色畜产品公共品牌。
四是建设全省动物疫病防控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