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期修编稿)
时间:2020-05-19 18: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新规律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发挥沿边近海优势配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推进“长图吉”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畜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把握并用好机遇,推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回顾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强牧惠牧政策的有力拉动下,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吉林省畜牧业生产克服了养殖成本增加、生猪和家禽市场价格波动、H7N9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1.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以来,我们紧紧把握“开展吉林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和“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工作重点,着力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总量规模再上新台阶。到2015年末,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636.7万头、753.9万头、841.4万只和5.6亿只,比2010年分别增长8%、0.6%、19.5%和6.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1.1万吨、107.3万吨、52.3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0%、12.2%和20%。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244.9亿元,比2010年增长50%,畜牧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比重接近43.2%,已经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建立并落实畜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养殖大户、合作组织、家庭牧场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标准化改造;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支持大中型养殖场(小区)建设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畜产品加工企业扩能升级速度加快。开展畜禽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建设畜牧业全产业链。到2015年末,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106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4%;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畜禽养殖基地88个,加工原料自给率达到29%;建设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项目119个,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7%。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5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7亿头只(单班),猪、牛、羊、禽等畜禽精深加工产品超过1000个。
3.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按照强基础、抓源头的发展理念,采取“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加快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五年来,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30.5亿元,扶持改扩建原种场和良种扩繁场212个,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引进优良种猪、种牛、肉鸡和兔等9个优良品种,畜禽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吉林特色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分别建立了延边黄牛、松辽黑猪、长白山中蜂等品种资源保护场,延边黄牛和松辽黑猪纳入国家品种名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白山黑牛和精气神山黑猪品种开拓了高端市场。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450个,比2007年增加170个。组建了全省生猪、肉牛、肉羊、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了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畜牧业科技贡献率由2007年的50%提高到55%。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级良种补贴政策,平均每年对48.5万头生猪、17.5万头肉牛和3000只绵羊实施了良种补贴。深入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完成种猪测定2000头、种公猪后裔测定90头,全省良种覆盖率平均达到95%。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省扎实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疫病应免畜禽群体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动物炭疽、H7N9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等突发疫情,全省动物防疫形势保持稳定。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省畜禽产地检疫受理率、检疫证明机打出证覆盖面、动物防疫条件监管面、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0.7%、84.7%、90.1%,外调牲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在国内开创了建设县级区域免疫无口蹄疫区的先例。坚决落实省政府《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强化行政推动和分线指导措施,软硬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为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通过国家评估认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