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 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5)

  在法规体系上,完善了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管理办法。《吉林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规定了小型屠宰场的设置规划、审批程序、设立条件和经营范围,支持临时屠宰场点改造升级为小型屠宰场,从根本上解决临时屠宰的管理问题。吉林省依法取缔临时屠宰场74家,关停62家,达标建设68家。

 

  在硬件建设上,建成了吉林省畜禽屠宰视频监控系统。省级财政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全省畜禽屠宰企业监控平台,对生猪屠宰企业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对牛、羊、禽等其他畜禽屠宰企业实现摄像记录监控,解决监管力量不足和监管时限不定等难题。同时,建立吉林省统一的视频档案管理和记录体系。

 

  在软件配套上,制定了《吉林省小型畜禽屠宰厂(场)设置规定》《吉林省畜禽屠宰许可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规定了屠宰厂设置管理流程,保障了《条例》实施的规范性;制定了《畜类屠宰厂(场)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规定了屠宰厂型级划分指标,保障了产业政策落实上的可靠性。

 

  在监管方式上,首次将视频监控、电子信息管控和追溯数据采集等现代化监管技术纳入条例,对创新监管方式给予了法规支持与保护。形成了屠宰标准化创建推进立法,立法推进创建的正能量循环。

 

  智慧监管打造安全产销通道

 

  非洲猪瘟给全国生猪产业以重创,同时倒逼生猪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我国畜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吉林省通过以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为切入口,进一步谋划生猪未来产业发展。

 

  在畜牧产业发展上,构建“南猪北养、北肉南调”新格局。非洲猪瘟整体提高了养猪业准入门槛和养殖成本,东北养殖业的资源优势和监管优势越发明显。追溯监管破解了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消费心理障碍,在疫情发生时能建立一条安全的产销通道,化危机为机遇,化追溯成本为安全效益,成就了品牌化经营,实现了优质优价,加快了“南猪北养、北肉南调”格局的构建进程。

 

  在屠宰行业监管上,开创“智慧监管、品牌经营”新起点。加快推进监管业务的电子信息化整合,把检验检疫合格证、非洲猪瘟自检报告、企业品牌文化和远程监控视频等信息通过链接录入追溯二维码,整体提升可追溯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引导放心消费,开创监管信誉向质量效益转化的新起点。

 

  在监管数据应用上,探索“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管控”新技术。截至2019年9月末,吉林省生猪屠宰企业可追溯数据达到370多万头;肉牛、肉羊、肉鸡以及梅花鹿、向海大雁等地方特色畜种的追溯应用工作也在同步展开;经过省政府信息监管部门立项,2020年计划研发畜牧产业征信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自我管控能力,运用区块链技术管控产业授信融资,让监管数据转化为信誉评价依据,让监管信誉转化为企业成长动力,不断强化监管新技术与服务新理念的有机融合。

 

  福建 调结构 严监管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坚持以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屠宰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三突出”强化顶层设计

 

  突出高位推动。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对屠宰管理工作作出了批示,分管领导还亲自研究部署,亲临一线调研指导。各市、县(区)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专门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突出政策引导。2016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屠宰行业发展目标,并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行业管理、政策扶持等八个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今年,福建又把屠宰管理作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在屠宰厂建设用地、标准化创建、冷链配送体系和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突出财政扶持。今年4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联合发文,明确继续按照中央原来确定的标准实施屠宰环节病害猪补贴政策。同时,省财政对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按先建后补原则,给予每个10万元补助;对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按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个20万元、非重点县每个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福州、泉州等设区市还安排专项资金对屠宰厂标准化建设予以补助。

 

  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