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运用底线思维的思考(6)
时间:2020-12-15 17: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任何风险的管理,首先必须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以最小代价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所以—直以来, 但凡涉及到风险的,在价值排序上, 安全做为首要的评价目标,总是排在第—位。因此, 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而是力求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其中,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也将成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依据。
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识别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哪些? 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简称抽检监测)。要运用好这—手段, 要注重合理分工,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各有侧重、合理分工, 既要避免重复抽检,又要争取做到全覆盖;要注重明确指标,重点检验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食品非法添加和添加剂滥用、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等安全指标,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抽检频次;要注重规范行为, 采取交叉抽样、异地抽样和专项抽检等多种方式, 保证代表性,提高问题发现率, 还要保证送样过程、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公平、公正、公开;要信息公开, 检验结果出来后第—时间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专业解读, 释疑解惑, 保障消费者、震慑违法者、约束执法者, 促进诚信体系建设;要把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加强监督检查。
(四)坚持底线思维与提高监管工作层次相结合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锻炼工作本领、提高工作层次、改进工作作风的内在需要。是否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个重要标尺。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面对多种不确定性风险,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才能应对监管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增强监管工作的预见性,无论是顺境逆境,必须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加强调查研究,在监管—线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科学研判安全形势,实事求是的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可能遇到的监管难题,充分估计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即使碰到挫折或不利,也能沉着应对。增强监管工作的全局性,必须着眼监管工作“—盘棋”’顾全大局、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两害相较取其轻, 两利相较取其重, 应对各种危局、险局乃至败局, 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争取最好结果。增强监管工作的原则性,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原则问题上,不变通、不妥协、不退让; 对待监管工作中涉及的非原则问题, 只要不突破安全底线,则灵活变通或适度妥协,以求最佳效果。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找到了风险和底线在哪,有了守住安全底线的决心和为了人民幸福的向好愿望,该改的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放开手脚去试,不墨守成规,不谨小慎微,不莽撞冒进,尽最大努力做好监管。
(五)坚持底线思维与廉洁从政相结合
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是为人民群众保安全、谋幸福, 是监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做好监管工作,就要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而底线思维就是是党员干部不出事的思维方式,不出事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底线,不出事就要清正廉洁, 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 是党员干部从政的底线。
从思想意识来看,要做到清正廉洁, 就要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底线防范意识。底线防范意识就是制度意识, 行为底线就是纪律底线、权力边界。增强廉洁自律的底线意识, 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红线意识, 杜绝侥幸意识, 筑起内心拒腐防变的高墙电网,自觉视敬畏制度、遵守制度、自觉地在制度的约束下行事用权。从具体行动来看, 要做到清正廉洁, 必须监管为民,不以权谋私,不中饱私囊, 不背离党的宗旨, 确保监管工作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上;必须务实监管, 坚持求真务实,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图虚名、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不欺上瞒下, 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公正监管, 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正派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狠刹歪风邪气, 树清风正气;必须清廉监管, 树立清廉的监管形象,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把维护监管形象视同维护监管的生命线, 以实际行动嬴得威望和广泛民心, 争取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章洋、 章忠民“底线思维‘:科学的改革方法论[J].现代管理,2013 (4) : 12~1 3.
[2]万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底线思维方法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4(20) : 169~170.
[3]张志蓬。注重改革方法论掌握改革辩证法—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理论思维的重要论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 (2) :6~7.
[4]伍义林。底线思维是积极的改革方法论[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05) :41~44.
[5]钟君。国家治理的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二[J].前线,2015 (04)
[6]严水泉。领导干部要善用”底线思维“,[J]。前进, 2014 (8) : 61.
[7] 刘希刚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底线与“底线思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 5~11.
[8]张晓忠。论我国企业底线的失守与政府底线监管责任[J]. 晋阳学刊,2013 年(6) :112~119.
[9]筱陈。善于底线思维[J].领导文萃, 2013 (7 上) : 12~1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