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五一劳动节之际 韩长赋与他的农业科学家朋友
时间:2020-05-01 10: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又是一年劳动节。在这个节日,人们总是歌颂劳动的光荣和美好,向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致敬。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几位农业科学家朋友,他们是农业科研战线的劳动者、耕耘者和奋斗者。作为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中央交给我们的第一位任务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种好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吃好饭。因此,我跟这些领域的科学家保持着“热线”联系。从他们身上,能够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也会感受到责任和担当。
(一)
说到科学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人们首先会想到袁隆平。今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些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一些国家增加粮食进口和储备,有人担心我国也会发生粮食危机。袁隆平在媒体发声说: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大家不要担心。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这样回答有他的底气和信心。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米面无忧,饭碗端稳,这离不开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的贡献。
众所周知,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全国有六成人以大米为主食。在水稻中,杂交稻占了“半壁江山”,每年种植面积超过两亿亩。如果没有杂交稻,中国的水稻是不够吃的。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帮中国人端牢了饭碗。袁隆平非常自豪:“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三次给我讲他的“小目标”。
第一次是2010年8月,我到湖南考察晚稻生产,专门去拜访袁隆平。这是我们深交的开始。他当时已经80岁高龄,还在水稻田间奔走。他说,他现在进入“80后”,有个“小目标”,就是用超级杂交稻技术,力争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这就是后来大家说的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作为农业部部长,支持粮食生产我责无旁贷,当即表示农业部会大力支持,把它纳入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这个工程已经在湖南省实施了10年,每年平均能多产二十来亿斤水稻,相当于多出来一个产粮大县。
第二次是2013年4月,我去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看望他,他开心地拉着我的手走上田埂,带我看他的团队培育的超级稻“种子选手”,和我共同宣布第四期超级稻高产攻关开始。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他在太阳下抚摸着稻穗跟我说:“我们科研团队制定的时间表是用五年左右实现单产1000公斤,力争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我有九成五的信心。”要知道,当时超级稻刚刚突破单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袁隆平又马不停蹄开始奔向下一个新目标。我说:“袁院士您有信心,我们就有信心。‘高点强攻’难度大,农业部会大力支持第四期超级稻攻关研究。”我回京后,让部里为此作了特别安排。两年后,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026.7公斤,提前实现目标。
正是由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现场盛况空前,气氛热烈庄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袁隆平戴上了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也参加了颁奖仪式,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粮食是国之重器,这个国家最高荣誉他受之无愧。我想,这是共和国对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所作贡献的肯定,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和农业的高度重视。去年年底前,我在海南开“南繁硅谷”建设会,专门到南繁育种基地看望袁隆平,祝贺他获得“共和国勋章”。他回忆起总书记给他颁奖的细节,总书记问他,超级稻又有什么新进展?他回答说,现在正向18吨(每公顷)冲刺。总书记说好!他说,这是总书记对他的鼓舞和鞭策,他要发扬老骥伏枥的精神,让超级稻取得预期结果。这是他第三次跟我说到他的新目标了。袁老刚刚过90岁生日,精神矍铄。我开玩笑说他“80后”进入“90后”,越活越年轻了。90岁了还下田,了不起。他看我跟他开玩笑,更来了精神:“五年前我们共同启动的超级稻第四期又有新突破了,试验片亩产上了1200公斤,而且品质和口感也更好了。”我祝他健康、成功,和他相约来年一起去收割超级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引爆植物肉市场,双汇、吃豆人联名是神马操作?
- 下一篇:猪价十连降 恢复常态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