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行动方案》等
时间:2020-03-05 18: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各市(州)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长白山管委会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市、区)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和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将《吉林省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行动方案》、《吉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方案》、《吉林省巩固提高畜牧产业扶贫成效行动方案》、《吉林省畜牧科技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吉林省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行动方案》
2.《吉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方案》
3.《吉林省巩固提高畜牧产业扶贫成效行动方案》
4.《吉林省畜牧科技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20年3月2日
附件1
吉林省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和我省《稳定生猪生产十四条措施》,努力实现稳产保供,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结合我省实际,在全省开展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积极推动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精神,立足资源、市场和产业实际,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恢复生猪生产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为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确保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努力构建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生猪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项目带动和产业化经营原则。突出抓好生猪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围绕生猪生产大县,依托合作经济组织,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构建产加销一体化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二)坚持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开发利用、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科学养殖和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
(三)坚持多元投入和政策扶持原则。落实国家和省级恢复生猪生产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支持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工商业资本发展现代生猪产业,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四)坚持信息化和安全可控原则。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构建与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产品可追溯体系。按照优质、绿色、健康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生猪养殖业,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猪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五)坚持市场引导和差异化发展原则。适应市场对生猪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发展常规生猪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吉神黑猪、松辽黑猪、东辽黑猪等特色养殖,主打特色牌,开拓市场新空间。
三、主要目标
(一)生产恢复目标。到今年年底,全省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饲养量恢复到2280万头,同比增长5.9%,其中存栏830万头,同比增长4.7%;出栏1450万头,同比增长6.5%。在保障全省猪肉产品供应的情况下,生猪调出量达到400万头。到2021年。生猪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全省生猪饲养量恢复到2525万头,调出量恢复到550万头。
(二)产销平衡目标。长春地区、四平地区、松原地区、公主岭市为生猪及其产品主要增长区和调出区,实现稳产增长。吉林地区、白城地区、辽源地区为潜力增长区,在保障自给的情况下,完成调出任务。延边地区、通化地区、白山地区、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为自给区,生产能够保证自身需求,力争有适当外销。详见吉林省生猪稳产增产保供指导性指标表(附件1)。
四、重点任务
(一)深入落实5项扶持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