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副部长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2)
时间:2019-11-05 13: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第三,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大幅增加中央和地方可以用于渔业转型升级的资金规模,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水产养殖业的累计投入超过16亿元,实施了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和深水抗风浪网箱推广等重大项目。现代水产种业体系、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平稳推进,累计投资9.7亿元,支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制(繁)种项目建设。各地也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省级及省级以下地方财政累计投入249.3亿元支持水产养殖设施提升。
第四,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产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革新养殖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工厂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海水立体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特别是鼓励发展深远海养殖,推动“深蓝1号”“德海1号”等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开展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经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5628家、健康养殖示范县39个。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突出渔业生态修复作用,大力推广“以渔净水、贝藻固碳”,在湖库、河流和园区等公共水域放养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每年从内陆水域移出160万吨碳,仅鲢鳙鱼养殖一项就可消除水体中37万吨氮和14万吨磷;在近海开展贝类、藻类养殖,每年吸收海水中235万吨碳、22.3万吨氮和1.4万吨磷。以上合计相当于每年造林145多万公顷,水产养殖业碳汇功能日益突出。
第五,持续强化支撑能力建设,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壮大水产种业体系,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6家,全国现代水产种业示范场87家,水产良种覆盖率不断提升,水产原种得到有效保护。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江苏等24省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开展渔业官方兽医资格认定,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国家产地抽检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在99%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主产省区率先实现。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培训、病害防治、用药指导等公益性服务职能不断扩展。科研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育种、疫病、技术模式等方面科研成果均取得新突破。
应该讲,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各级渔业部门和养殖生产者的艰辛努力,更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农业农村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从世界渔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渔业情况看,天然渔业资源大部分已呈现充分利用或者过度利用状态,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未来渔业的发展和水产品的供应将主要依靠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将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优质健康动物蛋白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渔业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从水产养殖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大而不强。水产养殖生产总体规模很大,但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传统养殖方式占主导地位,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但优质水产品供给不足,进口水产品销量不断攀升,国内大宗产品占比较高,优质特色品种供不应求。三是产地环境不优。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高、局部地区养殖污染环境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养殖渔民权益缺乏保障。已经确权的国有和集体养殖水域滩涂被蚕食或占用,一些地方甚至对水产养殖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禁止发展,从事“三网”养殖的渔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加上补偿安置不到位,养殖渔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及现在的环保风暴中成为了最弱势的群体之一,极易造成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制饼干不强制使用膨松剂
- 下一篇:500位饮品大咖将前往河南济源开会,研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