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食品药品安全风险(5)
时间:2019-07-05 14:3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是坚持包容审慎治理。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是食品药品监管者的崇高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必须坚持底线保安全,助推高线提质量,以满足新时代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新期待。没有强大的食品药品产业,就没有可靠的食品药品安全。近10年来,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新动力和新引擎。对这些新生事物的态度,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与胆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创新,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在新生事物成长与现行规则不尽相同时,基于治理根本目标的考量,对新生事物的成长应当给予包容审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从表面看,就是对新生事物的出现,要先看一看、先放一放、让其多跑一跑,而不急于否定。从长远看,要相信社会,相信市场,相信群众,相信事中事后监管。面对新生事物,包容审慎治理,不是囿于形式逻辑的机械治理,而是基于科学精神的灵活治理。
新世纪以来,面对公众对健康需要的不断提升,许多国家高扬“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旗帜。从“保护公众健康”,到“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这绝不是监管使命的简单调整,而是监管使命的深刻变革。基于“促进公众健康”的使命要求,在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下,对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当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努力为新生事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不久前,国家药品监管局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立足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密切跟踪国际监管发展前沿,行动计划拟通过监管工具、标准、方法等系列创新,经过3-5年的努力,制定一批监管政策、审评技术规范指南、检查检验评价技术、技术标准等,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药品创新、质量、效率的突出性问题,加快推进药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批启动的行动计划项目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纳米类药物、药械组合产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材料、真实世界数据运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等。对这些新生事物,应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
三是强化递进治理。在“风险社会”里,安全与风险、信任与怀疑,永远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难以达成长期的平衡,两者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反思进行调适。《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指出:风险管理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各步骤之间形成一个信息反馈的闭环。随着内部和外部事件的发生、组织环境和知识的改变,以及监督和检查的执行,有些风险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新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另一些风险则可能消失,组织应当持续不断地对各种变化保持敏感并作出恰当的反应,通过绩效测量、检查和调整手段,使风险管理得到持续改进。201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优势之一就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承担管理责任,这是药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的重大创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递进治理的实质和要害,是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没有达到可以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治理。风险到哪里,治理到哪里;风险持续时,治理进行中;风险递进时,治理强化中。
坚持食品药品风险递进治理,除了需要关注治理的空间维度外,还需要关注治理的时间维度。食品药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质量体系建设,始终保持人员、知识、能力以及理念、价值、文化的持续进步。系统性的风险需要用系统化的方式加以解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系统化解决系统性风险的有效路径。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通过建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及时修正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及时堵住系统性的漏洞。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都应当建立和执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持企业管理能力的持续成长。建立并执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是每一位从业者,尤其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对公众健康和生命的敬畏和承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空腹吃荔枝会致命吗?
- 下一篇:中农远洋战略签约国家生猪市场艾迪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