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会典型发言材料(3)

  建立了以快速检测为依据、以追溯码为载体、以检测防伪码为保证、以合格证为桥梁的水产品“追溯+快检+合格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水产品开具的合格证,同时印有含有检测合格证明的“追溯二维码”和“防伪码”。

 

  五、抓宣传培训,促能力提升

 

  对全市613名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近100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全覆盖的培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生产者、收购商家喻户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强化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

 

  六、抓监管协作,促部门合力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截至11月30日,全市共抽样检测23.73万份农产品样品(含快检),合格率99.9%;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督促指导市场开办者、大型超市等经营主体查验并留存合格证,逐步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于康震副部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细则,加强合格证制度信息化管理,研究制定政府相关扶持、补贴等政策,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再上新台阶。

 

  多彩合格证 引领新发展

 

  济宁市人民政府

 

  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公用品牌建设有机融合,建立了以“三大支撑”“四类合格证”“五个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合格证制度推广新模式。

 

  一、创新谋划“三大支撑”全市大格局

 

  一是制度支撑。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财政支撑。市县财政列支经费108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00万元,专项用于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发展;三是平台支撑。建设了济宁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平台,形成了农业农村部门监管、企业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政企高效对接的全市大格局。

 

  二、创新建立合格证“四色分类”

 

  以“济宁礼飨”品牌建设标准为指导,设置A、B、C、D“四类四色”电子合格证:A类为济宁礼飨目录企业、定点基地;B类为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C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D类为小农户,以区分不同品质和生产经营主体。电子合格证“二维码”附加了质量安全追溯、检验检测、电商引流系统和本地农文旅资源宣传,拓展了合格证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直观了解济宁农产品,在线复购;生产者可以识别消费者的用户画像,促进生产与销售市场分析能力提升。

 

  三、创新推动实施主体“五个全覆盖”

 

  即品牌生产基地、区域特色产业、风险隐患高的农产品、省市农业品牌名录产品、涉及的家庭农场全覆盖。市平台已采集各类生产主体信息83511家,印制电子合格证2100万张,使用1327万张,小农户覆盖率按试行品类计算占比达到30%。

 

  四、创新协作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通告》,将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环节有效衔接,形成生产、经营、消费互动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市统筹、县培训、乡监管、村落实的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村级网点5982个。鱼台县王庙镇发挥村“两委”作用,日采集小农户信息3000余户,直接上传至市平台生成电子合格证。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发证情况按日进行统计,实行情况通报、绩效考评制度。鼓励赋码上市的优质农产品直供“济宁礼飨”优品名店溢价销售,制定了财政奖补激励政策。

 

  品牌农产品赋码上市后,微山湖大闸蟹、鱼台小龙虾溢价率分别达到30%和40%左右,嘉祥县华生祥阳光玫瑰葡萄从每公斤20元涨到每公斤46元左右,任城区聚汇鲜鸡蛋从每公斤8元涨到每公斤11元左右,赋码上市的品牌农产品溢价率平均达到10%左右,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践行“四个最严” 实施“三三”举措

 

  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行稳致远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