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于康震副部长在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2)

  试行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项开创性工作,现在试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相比,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合格证制度设计的目标预期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当前合格证试行工作推进上,存在“三个不平衡”。一是各地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试行工作起步比较晚,有的地方主体名录不全,有的地方宣传培训不到位。有的省试行主体覆盖率高、有的省覆盖率低,高的达到80%,最低的只有4.5%,两者相差了17倍。二是各类生产主体推进不平衡。企业开证覆盖率达到50%,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覆盖率在30%左右。我们分析,主要是大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比较强,合格证开具有基础;中小生产者质量自控能力弱一些,试行进展也慢一些,这也是符合规律的。三是产地和市场推进不平衡。在生产环节,全国各市县都在推进合格证开具;在市场环节,与生产基地联系紧密的销售渠道,例如建有直供直采基地的超市电商、自营品牌农产品销售门店等,带证农产品多一些,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带证农产品少一些。这些不平衡,反映出在一些地方大家在合格证推进上认识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监管部门没有提出强制性要求,有的认为小生产主体开具合格证心里不托底,有的认为全社会对合格证认识还不够,很难推进。在试行起步阶段,大家有这样的看法可以理解,但是关键是看主观能动性,有没有决心、有没有信心推进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首先从农业生产端做起,从加强生产主体自控自检做起,用实践来证明合格证制度是一项好制度,用事实来说话。


  在看到试行工作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现在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从中央部署要求看。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抓实抓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广大群众、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要。从产业发展现状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超过370万家,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这些都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条件让农产品产得更加安全优质。从现实监管需求看。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体制,迫切需要建立贯通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协调产地和市场的全程监管机制,特别是中央一直强调要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合格证作为农产品生产者自主开具的质量合格证明,附有农产品产地、生产者、质量安全等信息,并随农产品一同流通,是衔接产地和市场的有效抓手。发展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到了必须要大力推进合格证制度的新阶段。从已有工作基础看。各地在合格证制度试行中积极探索,形成了良好氛围。有的推行“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合作社+农户”的试行方式;有的将合格证制度与信息化、产业扶贫、农业保险等工作捆绑推进,拓展了合格证应用场景;有的打造了标杆企业,由他们带动种养殖户,落实质量安全自控措施和规范开证。今天上午现场考察时,我们也看到常州村级服务点配备快检设备和终端机,帮助小农户把控质量、规范开证。这些都为合格证试行趟出了新路子。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