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素食行业20年,这家企业如何保持领先地位?(3)
时间:2020-06-15 11: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随着采购量不断增大,加上素天下近年来实现了年均25%的增长速度,供应商看到了信息共享带来的互利共赢,慢慢接受了供应链协同方式。包材供应商还将自身及上游的供应链信息(如上游生产时间、到货物流时间、供应商自己内部加工时间、相关采购渠道等信息),共享给了素天下。 到目前,素天下还上线了与经销商、渠道商的协同系统。“未来我们希望借助不断完善的数字化系统,离终端消费者更近,反应更为迅速,最终实现与终端消费者的连接。”罗永桂说。 对于现有的工厂,素天下的设备创新部门同样秉承开放理念,联合外部力量,积极推动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以串串产品为例,以前,串串产品都是人工处理的,效率很低。对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4倍,工人的劳动强度至少降低了20%。 在未来工厂的建设上,罗永桂表示:“我们会朝着智能工厂的方向发展,同时会从更广更深的角度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比如社区、周边工厂、生态中的温度、采光、环境保护等的和谐发展。” 不过,他也坦言,对于食品加工行业来说,由于物料的多样性、各地农产品的不同特性,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高要求,整个行业的流变性很大。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危机下,更要优化从业者的健康防护、供应链的协同,这都会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3 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思维×深度行业经验 在信息流和生产流的融合之外,一些新的组织变革也正在素天下展开。 以往,销售人员都把所在区域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愿让其他区域的销售人员“染指”自己的客户,也不愿把自己在其他区域的潜在客户“拱手相让”,哪怕自己同样“吃不到”那些客户。 在素天下董事长林忠看来,这种“画地为限”的思维模式,不仅浪费公司资源,无法发挥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更限制了市场的开拓。“这种思维模式是农耕社会文明的残留。 在农耕社会,人们以自我为中心,领地情结很重,只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埋头耕作。而在商业社会,商人们走南闯北,走街串巷,入乡随俗,他们的基本行为是合作、守规。我们希望打破传统的农耕思维,迈向商人思维。”林忠解释道。 于是,素天下打破了销售区域的限制,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销售人员进行跨区域合作,让各自盈余的智能(智慧和能力)流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销售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也快速实现了市场的扩张。 在植物肉等新品类上,素天下还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方式。以往,素天下产品主要通过商超销售给消费者,或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给餐饮企业。 现在,素天下壮大了自己的电商部门,借助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新渠道,直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与他们保持互动,获取反馈,达成销售。素天下总经理王晓芳透露:“我们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共同策划植物肉的推广和销售。” 近两年,素天下一直在充实自己的市场部门,希望借助更多途径更好地了解消费者。时下,盒马鲜生、朴朴等新零售企业在自己销售的品类中,都单独开设素食产品频道,为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素食选择。 在跟这些新零售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素天下利用它们的数据能力去了解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素天下发现,年轻消费者注重健康饮食,但同时嫌麻烦,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饭。于是,只需加热即可食用的方便菜肴系列产品,成为了素天下当前主推的品类。 林忠认为,一个企业的生存取决于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进化力,具体表现在产品开发能力上。“只要产品跟得上,甚至引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想不发展都很难。就像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样,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就能延续生命。”林忠说。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