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的辣条健康吗?(3)
时间:2020-05-30 16:4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重点查办发生在校园及周边、餐饮聚集区、农贸批发市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食品和副食品批发市场、冷库存储中心、校外培训机构等场所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案件。
执法部门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店、小摊点的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对校园及其周边流动摊贩经营食品的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加大食品抽样检验频次,及时发现问题产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专家建议
单纯追求口感的零食不推荐
就儿童零食的问题,记者也采访到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于景华教授。他介绍,市面上儿童零食主要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依据儿童营养学的需求去生产的零食,虽然国家在儿童零食方面尚无相关标准和规范,但营养学方面却对儿童每个年龄段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推荐量,因此,这类儿童零食就是按照营养学的指导去生产适合儿童吃的零食。第二类其实只是普通零食,成分与成人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了将营销的目标人群指向儿童,所以就在外包装或者食用方法上设计成儿童比较喜欢的样子。因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儿童零食的标准和规范,因此这类零食从营养学本身来说并没有达到儿童所需的要求。第三类零食是完全为了博人眼球,吸引孩子和家长,“象征性”地添加一些对儿童有益的功能性成分,完全没有设计和制造零食营养学方面的基础,纯为了销量。
很多家长闻“添加剂”色变,而如今的零食中几乎没有不放添加剂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之所以青睐所谓的自制零食,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卖家称无任何添加剂。对此,于景华教授表示,零食中放添加剂,大部分是工艺所需,如果依据法规添加对人身体并没有伤害,比如果冻,必须加胶体才能让水果和果汁凝固,胶体也是一种添加剂,如果不加,这果冻就成不了果冻了,因此添加剂并不是都不好。但一味地追求某种添加剂带来的风味和口感,仅仅为了让零食更好吃,儿童长期食用,势必会对味蕾产生过分刺激,从而影响儿童成人后的味觉辨识度。
近年来,家庭制作的一些食物产业化,在网上很流行。但于景华教授提醒各位家长,家庭自制的食物没有产品标准、没有安全检验,不具备食品流通的要素,安全难保障。所谓的无防腐剂,食物不添加防腐剂很容易变质,如何能保证在网购物流运输过程中食物不变质?如果现做现吃可能会有非常好的口感和营养,但在网络上销售,经过了几天物流到货,口感、组织状态会变差,尤其是微生物指标无法保证,怎么敢给儿童食用呢?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吃菜和水果就行,没必要吃零食。于景华教授说,其实零食本质上还是要补充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等,如果能有这些作用,孩子适当吃一些还是有需要的,但如果是纯追求口感、为了满足味蕾需要,比如风味过浓、含糖量过高的零食,确实没必要给儿童吃。
他建议,家长给孩子们购买零食,还是应该去超市或者商场购买正规品牌的商品,有完整包装、营养标识清晰,便于家长识别区分购买;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追溯的渠道畅通,权益有保障。有家长去市场给孩子买散装食品吃,其成分不明,来源不知;另外食品经常性晾晒在外面,暴露于空气中卫生情况无保障,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容易超标,应谨慎购买。
典型问题
网购自制食品大多“三无”
朵朵(化名)今年两岁,从一岁可以大量吃辅食开始,她的妈妈就开始给她网购自制的酸奶溶豆、水果酥等食品。她的妈妈是在抖音上看到一位“二娃妈”自己研究和制作的辅食,她感觉没有添加剂,都是用天然食材做成的,对孩子身体有益,于是就开始网购。记者在朵朵妈处看到,这种自制的辅食只有简单的外包装,没有配料表、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没有食品安全认证,价格比正规品牌同类产品还贵,比如酸奶溶豆,市场相同产品售价在20元左右,但朵朵妈网购的一小袋就要25元。“人家毕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带娃有经验,所以就比较信赖她。”朵朵妈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