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5月24日,全国政协农业界召开界别协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进行互动回应发言,取得了良好的协商议政效果。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部分与会委员,现将其建议集中呈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补齐农村金融短板

 

  本报记者 高飞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说,疫情发生以来,农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金融服务“三农”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先后出台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生猪生产和春耕备耕的“一揽子”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对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各级行“一把手”亲自抓,确保贷款早投快投;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农资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贷款、农户经营性贷款等实行优惠利率,最低按基础利率(LPR)下调1个百分点执行;三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开辟“绿色通道”,贷款从申请到落地最快仅需1天,努力实现了随到随审、应贷快贷;四是加大线上服务力度。充分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惠农通”服务点等渠道,大力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模式;五是全力做好受困客户帮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农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通过重新约期、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

 

  总体上,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的短板领域,“三农”仍然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周慕冰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涉农信息共享。加强国家有关部委与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将农业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涉农企业等名单及时提供给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性。同时,建议监管机构定期将即将出台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中涉及的指标数据提供给金融机构,以便及时对标查摆问题和弱项。

 

  二是扩大部分惠农政策适用范围。建议将国家部委和省级政府确定的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统一纳入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名单。同时,建议将无还本续贷政策(当前只适用于扶贫小额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扩大到省级以上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企业。

 

  三是对金融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建议在实施名单制管理的前提下,在风险拨备、风险容忍度、资本占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对金融机构服务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推动农担公司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强对农担公司的指导,对国家部委确定的支农再贷款、财政贴息、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点客户,执行“见贷即保”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

 

  “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奋力服务国家战略

 

  本报记者 高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说,农发行专注粮棉油金融领域,切实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9年,农发行信贷资金支持的粮棉油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量的51%,其中支持棉花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量的67%。截至2020年4月末,农发行支持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购销储、生产加工和市场供应的各类贷款余额达1.7万亿元,占全行贷款的29.3%,覆盖了中央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所有品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发行及时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快速开通应急贷款通道,构建适应国家应急需要的信贷运作体系,确保疫情防控、国家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复工复产资金供应。截至4月30日,发放全国性重点防疫企业贷款201.66亿元,涉及企业412家;大力保障农副产品生产信贷资金需求,已发放生猪产业贷款241亿元;累计发放复工复产贷款3543亿元,其中发放中小微型企业贷款2881亿元,支持复工企业达5643家,平均利率4.5%,让利约31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