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加快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之我见(2)

  从近几年我市粮食质量安全的监测检验看,粮食种植环节污染日益严重。粮源主产地存在代购点、购销企业集中、且环保意识薄弱、设备相对落后、处理水平低、监管难度大等现实情况,种植的粮食极易受到有害重金属等污染;还有化肥、农药存在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情况,极易造成粮食农药残留物超标。所有这些给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隐患和风险。

 

  1.2 收获环节〔3〕——自我防范是重点。粮食收获季节的气候条件、装备晾晒条件、整理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遇到连日阴雨天气,小麦会出现大面积麦穗发芽、品质下降、真菌毒素超标的情况。如2016年河南省全省区域内,小麦收获时节,阴雨连绵,加之农民管理措施不当、处置条件有限、收储企业跟进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收获小麦大面积减产、受损,从而严重影响了小麦质量、品质和卫生安全。

 

  1.3 收购环节〔4〕——产销联合是关键。粮食收购库点直接面向种粮农户,收购时,即使按照国家政策实施了“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收购原则收购入库,但仍然难以对散装收购的粮食进行依质分类存放,仍会出现因水分偏高、杂质偏重、霉变粒多等造成粮食整体质量下降,加快粮食质量的劣变。

 

  同时,由于当前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化发展,收购的粮食产地多、来源复杂,监管成本大,风险隐患高,给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难点。

 

  1.4 运输环节——供给存在短板。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接触未经净化处理的设施、器材、包装物等的混储混运,造成微生物、害虫、有毒有害物质的交叉污染。根据《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运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运输环节已经全部市场化,运输主体、方式、量的变化,给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特别是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已实施机构整合,专业人员、专项资金、执法力量普遍不足,粮食在运输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变得十分脆弱。

 

  1.5 储存环节〔5〕——绿色储存技术是瓶颈。近年来,国家粮食储藏技术及仓储条件的不断改善,但储存期间使用的一些储粮药剂,如磷化铝片剂、马拉硫磷杀虫剂等,如果使用过量,储存粮食中农药残留过高,仍会危及粮食质量安全。这种境况在粮食储存企业一直存在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粮食质量安全。

 

  1.6 加工环节〔6〕——监管举措待加强。在粮食加工过程中,粮食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都存在一些误区,粮食加工者误以为面粉越白,消费者才喜欢;消费者误以为面粉越白,使用的小麦纯度越高。粮食加工企业盲目无节制地迎合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等方面的片面需求,在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香精、抗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合成添加剂,误导消费者,毒害消费者。

 

  2.目前我国粮油食品检验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开始,我国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和队伍才开始了重建、恢复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新形势下,在各级政府和职能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从削弱、无视、可有可无、日益加强,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各地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才得以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发展前景呈现良好态势。以濮阳市为例,近年以来,在全国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政策指引下,濮阳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全市粮油质量监测检验机构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服务于“三农”发展、保障民生质量的大局出发,深入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监测等工作,每年平均扦样检验小麦、玉米、大米、面粉等粮油及其产品600(批次)样品,有效公开辖区内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状况,及早发现和正确遏制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

 

  但是,从目前已经建立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运行情况看,多数单位特别是新成立的县级质检机构都存在着运转经费不足、设备不齐、业务不连续、技术人员缺乏、检测能力薄弱等共性问题,已成为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往年对粮食质量卫生监管检验过程中,还存在着采样品种数量不全、区域分布不均;技术力量不足,质量调查滞后;检验经费不足,业务渠道单一等等问题。于此同时,作为粮食质量监管的第一道关口,诸多社会粮食经营购销网点,由于缺乏必要的检化验设备和技术人员,正常的粮食出入库检验形式化和简单化,无法保证走向市场、流入百姓餐桌的粮油产品的卫生质量。究其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