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展开农业现代化新画卷(3)
时间:2019-12-24 10: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宝贵的黑土地是巨大的财富。自2016年《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颁布以来,黑土地有机质由2007年以前的年均下降0.074个百分点减缓到0.023个百分点,部分耕地实现恢复性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治理,2018年全省“三减”面积达350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7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全面完成1.67亿亩“两区”划定任务,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7768万亩。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20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万个,推动全省2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2亿亩。
改革激发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1983年,黑龙江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06年,全面免征了农业税,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全省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
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由龙头企业东禾与22家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今年入社农户4126户,带地入股36.68万亩,订单面积13.32万亩,预计销售额达到1.3亿元,订单种植的水稻价格高于市场价;联社推行经营模式统一化,联社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经营模式;联社统筹管理,成员分工协作、互相负责,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优质绿色有机水稻,企业进行加工,联社统一销售;推行种植模式科技化。利用10万亩有机水稻田,打造科技型农业,与农业生物科技服务公司合作,对联社所有地块使用生物活化剂,采取全程科技托管服务,提高水稻品质、改良土壤状况、恢复土壤肥力、减少水稻病虫害,使其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达到高标准有机种植、高科技种植,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为品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联社将加工和销售环节收益进行二次分红,增加入社农民收益。2017年8月兑现上年“分红+粮款留存计息”1016万元、2018年分红金额1314万元、2019年分红金额1618万元,联社理事长杨晓萍被授予“全省农产品营销大王”称号。
黑龙江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大力发展蔬菜、鲜食玉米、中药材等高值高效作物生产,高效特色作物发展到2000多万亩。2019年,大豆面积扩大到6000多万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18年,全省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400.6万本;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全省农户家庭农场发展到2.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7万个。
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建立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成果。2018年,全省筹措落实支持“三农”资金1093.4亿元;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开发“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平台,为2.3万农户发放贷款金额44.5亿元;2018年,全省“两权”抵押贷款余额62.9亿元,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1.2亿亩。
方正县2015年被确定为股权改革试点县,仅仅一年的时间,全县67个村全部完成股权改革各环节的工作,并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有63个合作社实现盈余1302.37万元,其中28个合作社分红756.1万元,其中集体分红228.44万元、个人分红527.66万元,其余35个合作社经民主决议将546.27万元盈余用于偿还债务、扩大生产、发展公益事业等。
黑龙江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坚持走链条延伸和融合发展的路径。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作出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为黑龙江振兴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增速达到11.5%,创造了近年来最快增速。产业链条加快向下游延伸,新增玉米精深加工产能340万吨;全省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到53%,其中粮食加工转化率提升到59%;国家批准建设全国第二家、东北唯一一家中国(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高标准建设了2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8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积极开展了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为区域间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利益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更好地带动了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农民迎来好日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香港:西芹和绍菜样本镉含量超出法例标准
- 下一篇:猪肉等商品再降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