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袋丽无醇葡萄酒:倍速淘汰时代的竞争突围(2)
时间:2019-11-21 16: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单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总体数据上看,中国葡萄酒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周期,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前途也将是一片光明。但纵观进口葡萄酒行业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次的新周期不同于以往,增长背后孕育着一场激烈的行业洗牌。 行业,分化趋势加剧 一切市场机会,都从消费者需求中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口葡萄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高端商务人群,当时的消费需求主要用于商务宴请。 现在,新一代的消费者正在快速成长,他们乐于主动去定位自己的个性化喜好,乐于自主了解葡萄酒市场和葡萄酒文化,并且更懂得尊重优质葡萄酒的价值。这直接推动了进口葡萄酒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葡萄酒的意见领袖也从单纯的资深行业专家发展成为更多、更年轻的“爱酒者”,“葡萄酒盲品比赛”的发展就是这个趋势的一个明证。 “盲品比赛”起源于欧洲高等学校的校际比赛,“RVF盲品中国锦标赛” 始于2012年,是中国首个葡萄酒盲品比赛,也是中国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盲品赛事,比赛的最高奖项就是选拔出4位最优秀的选手组成“中国队”参加世界锦标赛。2016年,中国队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引起全世界葡萄酒界的瞩目,而更为瞩目的是四位队员的平均年龄才28岁。 年轻消费者成为意见领袖,不仅代表着葡萄酒市场的增量和潜力,更说明葡萄酒已进入普及阶段,市场发展也更趋近于成熟。市场的成熟也说明,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普及时代已经开始了;企业时代已经结束了,顾客时代已经开始了。 顾客时代是由物质消费时代走向精神消费时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新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方面也在出现分化:消费需求在分化,消费场景在分化,消费行为在分化。 · 消费需求分化。有关饮用目的的调查数据显示,77%的人群是出于健康原因选择葡萄酒,53%为获得愉悦口感,酒精的刺激不再是葡萄酒的第一功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与愉悦并重的体验。 · 消费场景分化。传统的进口葡萄酒的饮用场景多是宴会,消费场景单一。但个人消费的崛起,也让葡萄酒的饮用场合从商务宴请的酒桌转向了在家饮用的餐桌,正逐渐转变为个人日常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能与场景多元化高度粘合的产品。 · 消费行为分化。抛弃过去的“贵即好”的消费理念,由追求产品附加值回归到追求产品高性价比,强调调性与品质并存的产品,具体表现为在价格和品质之间寻求平衡点,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同时,不为无谓的溢价买单。 中国消费者不缺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所以葡萄酒整体市场利好。但是,整体葡萄酒蛋糕的放大,不是蛋糕的快速和无限放大,而是在新消费时代的蛋糕的再分配。可目前中国90%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大多还扮演着葡萄酒“搬运工”的角色,导致市场分散、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和结构性过剩,这也是进口葡萄酒面临洗牌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代,淘汰企业的不是技术,而是消费者。如今,消费者不再只是买一瓶葡萄酒,还需要体验、感受、氛围营造烘托等更多维度和更深程度的附加价值。谁能更快、更近距离地触达消费者,并且依靠全维度的“场景化”渗透消费者,增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谁就将取得胜利。 蓝海,新品类突破 乔布斯说,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更舒适、更安全、更健康、更美、更快乐、更有品味、更有魅力……这就够了。 消费者没义务了解自我需求,而企业则有义务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提供将需求具象化、清晰化、显性化的解决方案。 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研,他得到的答案是“消费者希望得到一辆更快的马车。”在这里,我们需要看清的是,“马车”只是表象,“更快”才是需求本质。你可以在“马车”这个解决方案上做改良,也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满足更快需求的解决方案——“汽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