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袋丽无醇葡萄酒:倍速淘汰时代的竞争突围
时间:2019-11-21 16: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美国作家威廉·杨格曾说:“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一个葡萄的升华和蜕变:葡萄经过压榨后,果汁在果粒表面的白霜——葡萄酒酵母作用下开始发酵,产生大量的气泡,体积也会增大,这是葡萄的精魂在呼吸、在运动,如此,一颗植物也就有了狂野的活力,拥有了“动物”般的生命力。 而又因为转化的略微差异,葡萄品种的不同,甚至是采摘年份的差别,葡萄酒又都弥漫出不同的香气,散发着不同的味道,有的甘甜,有的略酸,有的奇香,有的味苦。每一瓶葡萄酒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活的生命体,会呼吸,在成长,从而在视觉、嗅觉、味觉上赋予了韵味不同的感受,让人们千百年来钟情不移。 虽然在很多人将葡萄酒视为舶来品,但其实,葡萄酒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有魏文帝曹丕“葡萄酿以为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的喜爱,还有李白“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的迷恋,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更有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壮……灵动丰富的体验感受,再加上古来有之的文化渊源,可以说,中国有着葡萄酒最适宜生长的肥沃土壤。 市场,冰火两重天 虽然渊源颇久,但葡萄酒在历史大多时候仍是王公贵族们的专利。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旧时的“王榭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扩大,中西合作交流的深入,更多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葡萄酒市场的繁荣。 全球最有朝气的市场 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可谓是异军突起,据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的一份报告统计,从2012年至2016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增长了40%,预计2021年的市场销售额将从2016年的150.0亿美元,增长到230.0亿美元。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为246亿升。其中,中国大陆18亿升位居全球第五。但从葡萄酒人均消费量来看,目前,全球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3.2升,中国人均消费量水平在1.5升左右,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葡萄酒市场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到普及阶段,但增量空间还没有真正打开。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虽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葡萄酒需求强劲,但二线城市仍有很大的葡萄酒市场份额,仅在中国中部地区就有150多个城市居住人口超过100万,这些区域的销售竞争仍然很低,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同时,由于消费特点差异明显,所以三、四、五线城市的增量空间也远比一、二线大。 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虽然葡萄酒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但是,2014-2018年,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从1.17升上涨至1.5升,增长了28.2%,显示出中国市场葡萄酒消费的强劲增长态势。 从总体消费量来看,近五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总体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据Vinexpo/IWSR(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市场,市场价值达348亿美元;法国居第二,市场价值为167亿美元;中国则以165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紧跟其后。Vinexpo/IWSR估计,五年内,中国有望赶超法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市场,届时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估值预计达到19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朝气的市场。 进口葡萄酒遭遇“倒春寒” 中国市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但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却基本维持原有水平,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以分一杯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关税降低,2014-2017年以来国内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金额逐年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7.46亿升,同比增长16.88%。但是,2018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6.875亿升,下降8.26%,成为2014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而经历了2018年的负增长之后,进口葡萄酒的数据还在继续下行。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连续的下滑让进口葡萄酒行业从过热转向洗牌,2019年前五个月,进口商的总数已经从2018年的6411家减少到4175多家,减少了约三成半。另有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335471千升,同比下降12.9%,进口金额为1154.1百万美元,同比下降9.2%,预估整体下滑了两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