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食品销售监管工作要(2)

  7、规范网络食品交易主体和入网销售者管理。按照《甘肃省网络食品交易主体备案凭证》,督促网络第三方平台切实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审查等义务,重点检查入网销售者是否持证经营,销售现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禁无证、超范围经营的食品销售者入网经营。省局拟开发建设“网络食品销售监控系统”,保障网络食品销售安全。

 

  8、加强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畜禽水产品兽药残留、鱼药残留、非法添加,瓜果蔬菜农药残留等开展专项监督抽检,督促销售者对种养殖环节进行审查或审核,建立“基地+批发市场(销售者)”“种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销售者)”食用农产品销售模式,提高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安全水平。积极与农牧部门协同,将其食用农产品生产监管系统与省局食品安全信息监管系统深度对接,把产地证明的格式和出具进一步明细化,充分利用快检手段,发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者的作用,把牢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关口,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9、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以冷藏库为重点,对仓储场所进行排查,主要检查没有登记备案和核查的食品冷藏(冻)仓库,检查五项内容:储存条件、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储存有来源不明的肉类和水产品;在库内是否存在倒包装、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过期食品是否设立专区、定期销毁和记录;出入库记录台账是否真实完整。对发现有以上问题的企业,责令立即停止销售,依法处置。2019年,“阳光仓储”建成率达到90%,鼓励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将视频系统接入互联网,与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对接。

 

  10、规范食品配送管理。加大对食品批发商及食品物流企业的监管,对其车辆配送条件进行审核,达不到条件的不予以备案,禁止其配送食品;对配送的食品仓储进行检查,发现配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一律责令停业,依法进行处置。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不允许上架或配送销售。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配送模式,建立“基地+批发市场—集中配送企业—农村销售点”的全程可追溯供销体系,规范农村食品进货源头、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引导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设立乡村便利店,减少食品销售中间环节,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主渠道。

 

  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治理工作

 

  11、继续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程。针对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和突出问题,与知识产权局、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协同,下发《实施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通知》《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实施方案》,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主渠道,有效解决“山寨食品”、“五毛食品”、过期食品进农村等顽疾问题要针对突出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治时限,并认真组织清查。对不能溯源或监督抽检不合格的问题食品,一律责令经营者下架停售或者停业整顿,确保本地区农村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12、开展酒类市场大整治。以国产中高档白酒、进口葡萄酒为重点品种,以酒类批发经营户、商场超市、酒类专卖店等为重点场所,集中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伪造产地、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省局《关于规范散装白酒销售行为的通告》,突出抓好散装白酒销售监管,对不符合《通告》要求的严厉查处。

 

  13、开展食盐市场专项整治。食盐流通环节的监管职能划入市场监管部门,对食盐批发和零售许可证过期的,要求限期进行延续,企业经营行为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索取“电子一票通”,严厉打击销售盐碘比例不合格、无合法来源经营食盐行为。

 

  14、开展食品打私专项行动。聚焦“三类场所”、“四类食品”,即以大中型商场超市、进口食品专营店、食品贮存场所等三类场所为重点场所,以进口食用植物油、酒类、肉类、水产品等四类进口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省打私办、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联系,协调进行处理,坚决打击食品走私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