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防风险 强监管 深入推进质量兴农

  质量兴农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底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11月2日,2019年质量兴农高峰论坛在江苏徐州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围绕质量兴农政策的导向、科技的支撑、市场机制和全产业链发展等前沿话题作专题报告;各省代表立足各自工作特色,交流质量兴农的典型经验,探讨质量兴农发展的新路径。本期我们选登部分精彩发言与您分享。

 

  “四个坚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 原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 宋建朝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应重点从四方面努力:

 

  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制修订,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朝着绿色、优质和营养健康方向努力,抓紧构建一套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按标准生产,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推进农药兽药化肥等减量使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升绿色生产水平。

 

  坚持实施全程监管。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落实抽样“双随机”要求,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实施靶向监管,开展专项治理,严打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和社会共治格局。

 

  坚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树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研发快捷精准的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风险评估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开展质量导向型科技创新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装备水平,推进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陈宗懋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位,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高8.2%,茶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81亿元,优势产区也更加集中。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茶产业也存在数量供求的结构性失衡、质量安全隐患犹存、综合效益还不高、生产经营模式也需改善等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这既关系着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也是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应该进一步限制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生态茶园,减少化肥用量;合理选择茶叶用药类型,不宜使用水溶性农药;农药残留标准应该根据茶汤而非干茶来设定;改进茶产业的燃料,减少使用煤或柴火,改为用电或油,降低蒽醌污染;防止包装纸箱带来的蒽醌、八氯二丙醚等污染。

 

  从全产业链来看,应该大力推行茶产业全程清洁化,从土壤环境到种植加工,再到包装储运都应按照清洁化标准;实现茶产业无害化管理,病虫害防控方面推行绿色防治,提高茶园生产环境质量。

 

  聚焦高原特色农产品 打造绿色食品牌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盛军

 

  绿色是云南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底色。近年来,云南省提出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关键要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洱茶是云南最具特色的产品,位列2018年中国区域品牌茶叶十大榜的榜首,品牌价值达64亿元。云南省在2009年对全市138万亩茶园进行生态改造,建成了共生的、绿色的、有效益的茶园,从源头保证了普洱茶产品的品质。有些茶农砍掉了80%的茶树,不用化肥、农药,就是为了恢复生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虽然减少了面积,但茶叶的价格却增加了十倍,改造后茶园的茶叶可以卖到300-500元钱/公斤。目前,云南共有300多万亩茶园进行了生态改造。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