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乳业质量提升工作综述(4)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后,社会对奶类的关注度、企业的重视度以及消费者对奶类的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综合的大背景下,2008年至今的十年,实际上是中国奶业高度重视质量安全水平的十年,是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是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发生质的改变的十年。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乳制品抽检合格99.2%,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乳品发达国家水平。


  乳企的“自我革命”


  自2008年以来,国内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所有企业的设备水平、检验能力、科研能力、质量保障能力、职工队伍专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生产过程实现程控化操作管理,达到了“智能化工厂”的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实施ISO、HACCP管理体系,原料进厂、产品出厂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批批检验,做到了原料可溯源,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奶源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只有原料乳质量好,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这是三聚氰胺事件铁的教训。十年来,国内乳企大力发展规模饲养,逐步淘汰“庭院式饲养、副业式经营”的散养模式;倡导企业实施全产业链管理新模式,大力发展企业自有奶源,从饲草饲料种植、奶牛饲养到乳制品加工;大力推广机械挤奶,对奶站进行整顿提升等,使原料乳的质量安全不但得到了保障,而且得到明显提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检测检验能力、科技研发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市场监管局共抽检乳制品22903批次,合格22863批次,不合格40批次,合格率99.83%;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665批次,合格2660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99.81%。


  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对乳制品每季度、婴幼儿配方乳粉每月进行抽检,但对检验结果公布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仅公布不合格产品信息,合格产品信息不再公布。上半年,除3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第7号通告,显示抽检婴幼儿配方粉272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9.3%之外,其他月份、季度抽检合格率可理解为100%。


  撑起中国乳业的各个“领军品牌”不仅在国内赢得赞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飞鹤都已跨出国门,在资源优势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找回失去的“信心”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曾经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澳大利亚的一家超市,早上一开门,所有的奶粉便被抢购一空,而抢购奶粉的,都是来自中国的代购。从国人开始在澳洲代购奶粉没多久,澳洲就设定了奶粉限购政策,最开始是每人限购4罐,后来变成了每人最多两罐,在澳大利亚的一些超市里,甚至还会在货架上贴出中文限购说明。


  “中国宝宝一张口,全世界孩子都喊饿”——这句当时的调侃,讲述的便是中国代购们的“杀伤力”。从2012年起,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荷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限购政策,针对的便是来自中国的扫货团。


  10年过去了,国产奶粉的变化和进步有目共睹。如今,国产奶粉不但是在国内部门的检测中表现优异,就是在境外机构的抽检中同样格外抢眼。表现在市场方面,就是国产奶粉正在不断“收复失地”。


  2018年,香港第三方检测机构“水中银”对当地市场上销售的全球16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进行超过1000种有毒物质的筛查,国产奶粉君乐宝杀出重围,获得了“绿鱼”最高安全评级。对此,刘美菊带着满脸自豪地表示,“在最严监管下,可以说中国的婴儿奶粉已经是最安全的食品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