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乳业质量提升工作综述

  走出质量之殇 迈入最好时期


  《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乳业质量提升工作综述

《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乳业质量提升工作综述


  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首次确定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对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了详细规范,同时也从民事、行政、刑事方面加大了惩罚力度。刘君凤 摄

《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乳业质量提升工作综述


  我国品牌乳业迎重构格局新时机。安 东 摄

 

  一罐900克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成为“蝴蝶扇动的翅膀”,引发了中国乳业在过去十年的跌宕起伏,引来了数亿人关注的目光,甚至摆到了最高决策层的案头。


  2008年10月,已经进入三审即将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突然进行了8个方面的重要修改,其中6方面都是针对三聚氰胺事件制定的。一年后的全国两会前夕,《食品安全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了我国食品治理从食品卫生向食品安全的重大转变。


  《食品安全法》颁布前,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让原本用于婴幼儿补充营养的奶粉,变成了危害健康的“毒物”,更让我国消费者自此谈“奶”色变。


  《食品安全法》颁布10年后,中国乳业拿出了“中国生鲜乳质量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食品行业最高水平”等多个亮眼的成绩单,走出了质量之殇的泥沼,将笼罩在国产乳品头顶的阴霾远远抛开。


  质量安全,中国乳业曾经从这里跌倒;如今,又从这里重新站了起来。


  国产奶集体蒙上阴影


  2008年9月11日,原《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的一篇报道《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曝光了三鹿奶粉添加了可致人结石乃至死亡的三聚氰胺。这篇文章就像是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迅速激起了波澜。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曾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一代民族品牌三鹿轰然倒塌——公司破产、高管被判刑。


  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有两个:一个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个拗口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另一个便是将国产奶粉集体推向了一片质疑声中。


  事件发生后,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国外奶粉迅速蹿红。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10年后的2018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乳业质量年会,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在《中国乳业十年巨变》报告中重提此次“中国乳殇”时感叹道:“2008年,是让每一位乳业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年。那一年,一场三聚氰胺事件浩劫了中国乳业。”


  刘美菊说,标准的缺失、监管力度不够、原料乳质量低、奶牛饲养水平差、建厂无规、市场无序、乱抢奶源、掺杂使假等问题,是导致这场乳殇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消费者对奶粉从价格认同阶段到品牌认同阶段盘旋上升的关键时刻,国产乳业因为一次质量事件,而陷入了集体的信任危机,错失了占领国内市场的大好时机。


  危机在2011年春节前后彻底爆发,大批国内消费者纷纷前往国外购买洋奶粉。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做过一次调查,有70%左右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不敢购买国产奶粉。


  于是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了办公楼和写字楼:年轻的妈妈们放弃奶粉,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