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上海市标准化条例》2019年10月1 日起实施 为全国标准化工作提供“上(2)

  二是引入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度。《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对暂不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又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参照地方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化法》明确设区的市可以开展地方标准管理工作。上海借鉴原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依托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弥补了《标准化法》中关于设区的市具有地方标准制定权,填补了上海作为直辖市有特殊情况而造成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发展需要,增加了标准制度供给,有助于支撑政府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目前,上海已在自贸试验区等9个区域开展了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试点工作。为加强制度衔接,防止产生冲突,《条例》从实体上要求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内容不得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从效力上要求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年,对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的,应当及时制定地方标准。

 

  三是扩大制定标准的主体范围。《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企业、社团法人之外的教育、科研机构等单位制定本单位产品、服务、管理标准的,可以参照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制定程序、编号规则等,将制定标准的主体拓展到企业、社会团体之外的组织,为机构制定标准提供了空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党建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都开展了标准化工作,这些标准化开展主体由于性质特殊,无法纳入企业或社会团体的范畴,所制定的标准游离在《标准化法》所规定的五类标准类型之外,《条例》的这一规定扩大了制定标准的主体范围。

 

  四是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鼓励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实施,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第二十七条规定,鼓励本市优势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双(多)边活动,推动更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并特别提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完善本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条例》还规定有关部门共同完善本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是基于国际标准制定需要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推进,各有关部门之间需要形成有效的对接共促制度;另一方面是基于能更好地形成各有关部门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政策支持合力。

 

  五是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条例》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条分别规定,要求与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建立标准化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共享和互认。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合作,在规划衔接、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联防联控、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等领域进行合作交流,优先在信用、旅游、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标准共享和评价结果互认,实现标准相互统一,要素自由流通融合,产生多形式、宽领域、深层次的实质性深化提升效果。

 

  六是完善标准化工作的保障措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立标准化工作白皮书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优化标准化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白皮书一般是由政府发布的、反映相关业务政策和发展状况的报告。标准是一类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本条创新性提出发布“标准化工作白皮书”,对标准化工作总体情况,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情况,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情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情况,标准化区域合作情况,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情况等现状进行总结,对推动上海标准化发展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对《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本市标准化工作也要求依靠信息化手段,优化标准化政务服务办事流程。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