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怀:中国乳业30年,变与不变(4)
时间:2019-08-15 15: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郑俊怀:尤尔根-弗罗易登伯格先生是我20年的老朋友。1999年,伊利想做婴儿奶粉,我就通过中介机构跑到德国慕尼黑,当时尤尔根在一个近百年的婴儿奶粉家族企业担任总经理。我跟他老板谈合作,从那开始我们20年的交往。尤尔根是生产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一直做婴儿奶粉,可以说一辈子都在这个行业深耕。 德国人是公认的讲究,他们的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在生产婴儿奶粉产品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尔根先生带的红星生产团队是国内一流的团队,这是红星品质的根本保证。
奶酪工业仍然空白 《段传敏访谈》:你一生都在为中国的乳业奋战。中国是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但现在很多企业家也感觉到危机,因为增长方式好像发生了变化,包括乳业也进入了所谓的过剩时代。你觉得在新的时代、未来的30年,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获胜? 郑俊怀:我认为乳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中国的奶酪工业目前仍然是空白的。奶酪是牛奶中的黄金,国际乳业中,奶酪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奶酪工业在中国基本是空白。这个巨大的市场现在还没有人去做,但是需求越来越大。如果能把奶酪做起来,中国乳业又将迎来一个大发展。 黑龙江拥有那么多优质的黑土地,种的粮食已经饱和了。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之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转换种植结构,把种粮食的土地做成草场,大力发展畜牧业,让畜牧业走向全中国的市场,甚至走向世界。
政府已经为乳业企业创造了条件,后续就看企业怎么发挥了。发展奶酪工业迫在眉睫,像生产婴儿奶粉的乳清和乳糖就是从奶酪中提取的;因为我们没有奶酪工业,每年都只能从国外进口八、九十个亿的乳清、乳糖来制作婴儿奶粉。如果我们有奶酪工业,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奶酪对牛奶的消化能力特别强,每十公斤牛奶才能浓缩成一公斤奶酪,这背后需要多少奶牛?需要多少土地?除此之外,奶酪的副产品乳清饮料的价值也非常高。这些目前在国内都是空白市场,现在喝奶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乳制品饮料这一行业仍有待开发。 《段传敏访谈》:这个行业可不可以用全球的供应链,比如说用新西兰或者澳洲的地来养牛,或者用他们的牛来生产? 郑俊怀:可以,但是会遗留很多问题,比如运输问题、交流问题等,而且企业还是要助力本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并不缺土地,像黑龙江土地多、土壤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况且,我们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个产业的发展能解决不少的就业问题。 《段传敏访谈》:那为什么不发展?是因为技术存在问题吗? 郑俊怀:技术好解决,关键得有人去冒风险。一般人不愿意冒风险,都是跟风,因为风险太大了。我在红星做有机肥料、有机农场、有机奶粉,这个过程就很漫长,进一步做奶酪就更难,因为奶酪的原料是牛奶,企业首先要科学饲养,要把牛奶的成本降下来。如果不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成本永远降不下来。 现在中国奶酪的消费者已经有上亿人口了,每年我们的进口都有百分之几十的增长。但是目前奶酪依然还是一个奢侈品,大部分人还消费不起;我们要是能把价格降到几十块钱,大家都会愿意买。我们需要把它变成大众消费品。这需要一个成熟发酵的过程。市场需要开拓,消费者教育也要加强。(鸣谢亚丹生态定制独家冠名赞助,感谢《魅力中国》《执行官》全媒体协办。) (作者系战略营销观察家 / 财经作家 / 中国营销创新联盟 主席 /《执行官》全媒体 出品人 ) 新书推荐 本书由“慕思寝具”独家冠名赞助的《CEO说》第一季,50位CEO和CXO的社群分享中精选出26篇文章集结而成。涵盖了社群、共享、微博、新零售、定制家居、厨电和日化等23个行业,详细剖析了这些CEO和CXO的创业历史以及企业经营理念。
这是一本“极富价值”的书 是一本了解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可靠读本 是一本启发创业者和管理者追问和反思的价值之作 透过一本书 看遍23个行业的创新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