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肆虐、百万头生猪遭扑杀,养殖户:猪若安好,便是晴(2)
时间:2019-05-28 10: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楚端认为,虽然非洲猪瘟属于“新敌人”,但此次疫情横行仍暴露出养殖户平时卫生防疫做得不到位,对于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由于国内民众有喜欢吃“热鲜肉”的消费习惯,即生猪屠宰后,即刻拉到市场上去卖,这就使得生猪屠宰、运输过程中,会带有病菌,此外,生猪的长途调运,也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周兰兰称,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场的生物防护体系和管理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防疫关键在于养好猪
在现实语境中,疫病防控往往还有着更简单直接的杀手锏——打疫苗与使用抗生素。
就疫苗而言,由于其更新的速度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如蓝耳病等,因此,其产生的免疫力实际上会有局限性。另一个问题在于,很多小规模养殖户因为专业技术水平、检测条件所限,对于猪该打什么疫苗、怎么免疫并不清楚。“很大程度上是疫苗销售人员给他们写个免疫程序,但适不适合他的猪场,不一定。”王立贤说,相比之下,在国外,很多猪的常见病都通过小比例淘汰病猪的方式净化掉了,因此,打疫苗的情况并不多。而国内某些猪病的阳性率还太高,淘汰会影响生产。
至于抗生素使用,在郭秀山的观察中,国内很多猪场的猪从一降生就享有“药罐子”的待遇,“从仔猪的饲料开始,就往里加预防性药物,一感冒发烧,不问什么原因,就赶紧打针,一直用药到出栏体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抗生素是用来治病的,治疗用药是没错的,但一定要对症。”这是王立贤对于抗生素使用的态度。他将养殖中添加抗生素称之为“做保健”,让他纳闷的是,“小孩一出生不提倡吃抗生素,为什么猪这样?”“猪群周转要保健、季节变换要保健,再加上定期保健,我们的猪比我们人类做的保健还要多。”在一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出路》的报告中,他曾这样感叹。
这么做的后果不仅浪费了药物,增加病毒的耐性药,还破坏了猪自身的防御免疫系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虽然非洲猪瘟本身来势凶猛,但疫情肆虐也与国内猪群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自身抵抗力弱、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不无关系。更进一步,王楚端还称,由于国内对抗生素管理不严,很多兽药在休药期(即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的间隔)仍被使用,造成药物残留,进而使得药物随着食品流向人们的餐桌。
世界范围内,无抗生素养殖早已成为趋势。1986年,瑞典宣布全面禁止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成为欧洲实施无抗饲养最早的国家。2000年,丹麦政府下令,所有动物,一律禁用一切含抗生素饲料,治疗用抗生素依旧被允许,但有严格限制。无抗条件下,养殖户通过延长小猪断奶期、在饲料中使用益生菌等替代品、建造干净通风的猪舍、自动化控制环境来维持猪群的健康。如今,丹麦一头母猪年提供成活仔猪数(PSY)、肥猪数(MSY)在30头上下,90%以上的产品出口至全球 120多个市场,被称为“养猪王国”。2018年,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方案称,力争用3年时间,减少使用抗菌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兽用抗菌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颜培实看来,无论是物理的消毒、隔离,还是依靠抗生素、疫苗的防护,更大程度是一种疲于奔命的工程防控,称不上饲养的主流,“我们健康生产的口号提出多少年了,可很多企业到今天仍然没有正视”。相比之下,“只有让空气清新,猪舍的温度适宜,这才是我们真正健康生产的主体,这样疫病也就得以控制了,因为动物是健康的,它的防病能力就强了。”颜培实说。
王立贤把饲料、水、空气称之为猪生长发育的最基本营养,将猪场环境看作猪生命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现有研究表明,高温会使生长肥育猪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体热平衡被破坏,严重时可心力衰竭而死,低温环境则会导致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猪舍相对湿度低于30%时,病源菌更易感染,猪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当猪舍内的氨气浓度过高时,会损伤猪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微结构,氨气还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陇七苹果与陇十花椒敢于向世界展示它的内在
- 下一篇:“小龙虾自由”你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