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旗者米多奇:静守其心,笑看风云淡(3)
时间:2019-05-21 17: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优化供销机制。据说,为应对全国市场的需求,米多奇需要3000吨的常备库存。而随着全国布局的不断深入,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生产基地的不断增加,库存量势必还要增加。对于企业而言,库存就意味着资金占压。为此,米多奇优化报货系统,形成以销定产的订单式供销机制,并成立销售公司将旗下各公司产品归口统一销售。为解决外埠生产基地不足问题,米多奇除了在重点市场建立中转仓外,通过让利方式由各地经销商负责仓储及推广,使库存前置到市场一线。米多奇在快速应对市场的需求销量大幅攀升的同时,库存却降到1000吨左右。 优化销售模式。从2016年下半年起,米多奇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市场实行相对独立的经营模式,并在此后的几年间不断完善优化。通过增加各市场自主权,权与责结合,责与利挂钩,以此激活生产要素中唯一的变量人的能动性,达到政策制定前移、市场应对提速、销售策略精准的目的。 提升管理水平。目前米多奇实行的是分园区管理、独立核算的方式,明确权责利,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的积极性,开展广泛认同的精益管理,优化工序及用人,改善现场管理,推进智能化改造。通过有效降低固定费用支出,把提升人均产量及单位时间产量,形成产量增加、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局面。这一点颇有些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法的影子。至少从数字可以看到,人均产量从几十公斤提升至100多公斤,且大有直逼200多公斤的势头。 当然,米多奇在牛利宾的带领下,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着深入且有效的改善提升,我们根本不可能一一详作铺陈。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成本是生产出来的,成本是管理出来的,成本是全员努力出来的。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牛利宾对企业的全面提升,是一种对肌肉型企业的极致追求。这也更是暗合了稻盛和夫所说,做企业就是要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到极致。 未来,企业就是做明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前人的话,直白的说就是:得未来者得天下。而这,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也好,还是对一个民族也好,而或是对一个企业也好,皆适用。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有一天,牛利宾突然接到一朋友的电话。朋友在电话中很兴奋地问牛利宾,你是否想知道我自己此刻在哪儿?做什么?一脑门问号的牛利宾,不可能回答朋友的问题,因为他也无从知晓答案。朋友激动地说,他正在大洋彼岸洛杉矶的街头品鉴米多奇的馍片,他在当地商店里看到了米多奇的产品。 笔者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但可以确定的是,牛利宾带领下的米多奇已将剑锋指向海外。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早在2009年以前米多奇就通过一些渠道进军过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后来随着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出口就已成非主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米多奇就没走向国际舞台的战略企图。一来海外市场资金回笼速度快,二来出口能够反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可谓一箭多雕。再者,前有贵州“老干妈”华丽变身美国人眼中的神秘天赐美味“圣母酱”,后有河南“卫龙辣条”荣登美国奢侈食品榜并风行海外,下一个为什么不是河南“米多奇”?据悉,米多奇已组建起自己的团队,经略海外。 曾经被誉为烧钱的废物典型,互联网在其发轫之地美国,并没有整出多少花样,倒是落地到中国后,被国人玩得风生水起,大有引领经济风向的趋势。当下,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界,如果谁不与互联网嫁接,都不好意思说是新时代的商界人士。事实上,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不与它结合,还真是自废武功,甚至是自绝于海量消费者。 虽然,米多奇在一番试水后,方于2015年自建团队接手网络电商经营;虽然,目前各大平台的销量,仅占米多奇总销量的5%左右,但是以近二十亿为基数,5%已实属可喜。可以说,比例虽小,总量不小;现在虽少,前景不可限量。 尽管,现在说进军海外及触网,就一定可以为米多奇创造出某种奇迹为时尚早,但面对未来的召唤,谁又敢轻言放弃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