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云南开展专项整治 坚决遏制种茶毁林行为(2)

  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村民玉某曾因种茶毁林,被勐海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款5000元。她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村寨普遍很穷,除了茶叶,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普洱茶价格高,让人眼红。在高价格的刺激下,村民都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提高茶叶的产量,卖个好价钱。”

 

  除了利益驱使,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西双版纳,这里的村民世代靠着茶山养家糊口,但在前几年,这片村民们赖以生存的茶山被划入了自然保护区。“布龙自然保护区从2009年开始筹建,2012年划定具体范围,总面积约53万亩,其中很多都是以前村民的林地、农地。在村民的意识中,这片茶山自古就属于自家,可以随便使用、随意处置。”布龙自然保护区管护所所长申国晋说,很多村民直到现在还没有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毁林是违法行为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楚。

 

  然而,毁坏林木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我国森林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第八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此外,《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禁止向自然保护区倾倒废弃物、超标排放污染物、毁坏林木等其他损害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

 

  “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毁林是违法行为,也从不考虑种茶毁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副乡长岩罕叫说。

 

  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果,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有好生态,茶叶才能卖出好价钱

 

  一度多发的种茶毁林行为引起了云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0年5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对种茶毁林现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要对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发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到位,违法种植作物该铲除的必须铲除,并做好生态修复,对2017年以前发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也要坚持依法依规,突出生态保护,结合实际、分类处置。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按照《工作方案》,截至2020年9月2日,西双版纳已完成了全部线索核查销号、案件查办销案的既定任务。“我们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所涉及的毁林案件都是个人作案,尚未发现团伙作案,而且最近四五年的发案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袁松明说。

 

  勐海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李玲审理了一批种茶毁林案件。据她介绍,法院在审判时会综合考虑确实存在村民种植茶树在先、划定自然保护区在后的现实,以及被告人悔过表现、山林整改恢复等情况,“我们判决时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轻审判,同时严惩首恶,形成示范效应”。

 

  不过,专项整治行动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勐海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罗城说:“多数违法村民都采取了围剥树皮的手段,隐蔽性很强,护林员平时巡察时难以发现,等树木真的枯死已经是3到5年之后了。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而且,即便护林员发现被围剥树皮的树木,如果村民拒不承认,证据难以固定,执法也缺乏依据。”

 

  罗城还提到,西双版纳雨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迅速,许多原本是农业用地的土地过不了几年就会长出树木,甚至形成天然林。“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方有权对农业用地进行经营,那就意味着村民可以以农业经营为目的砍伐农地上的树木。而按照新修订的森林法,砍伐非林地上的林木,没有明确要求办理采伐许可。这使得我们在保护非林地天然林的时候,法律依据不是很充分,村民的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也需要取得平衡。”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