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农田换新颜 稳产促增收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如何建设好、管理好高标准农田,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记录当地的探索实践。即日起,本版推出“经济聚焦·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去年秋收碰上几次台风天,要是搁以前,早就减产甚至绝产了。多亏了这两年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种的水稻基本没受啥影响,如今卖粮款顺利进了腰包,能过个好年了!”黑龙江富锦市东北村村民陈凤波说。

 

  近年来,黑龙江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建设模式等办法,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0年,当地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508.2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丰收的背后,“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机制,开辟绿色通道

 

  “这条路是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过去泥泞不堪,如今焕然一新了!”站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春光村新修建的混凝土路上,区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高俊兴很是感慨。

 

  “我们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初设计的是修整两条混凝土路面,等到去年5月开工建设时,调整为将两条路合并成一条。由于方案发生了变化,必须履行变更手续,需要现场勘察、专家论证,一套流程办下来,恐怕要影响工期。”情况紧急,高俊兴立刻将情况报给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监督管理科科长赵洪伟。

 

  “那时正是黄金施工期,如果等手续办完再开工,就会赶上雨季,施工难度加大。为了按时完工,我们为这个项目实行了‘容缺机制’,在开工建设的同时履行变更手续,确保在去年土地上冻之前,完成了混凝土路面建设,等到今年春耕,村民们就能直接受益了。”赵洪伟说。

 

  这样的“当机立断”,得益于黑龙江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制定的系列规章制度。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在机构改革中应运而生,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等多项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文件,严格实行高标准农田调度制度,确保项目全过程有章可循。

 

  “为了给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省级将项目评审、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地,将招投标下放到县。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项目尽早开工,建立了容缺机制和绿色通道,除审批需要的必备要件外,其他材料可后补报,效果显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晓冬说。

 

  有“放”也有“管”。“每半个月一次,总结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红黑榜,对进展顺利的地区给予鼓励表扬,对进度较慢的地区直接通报批评,引起当地重视,逐渐形成全省各地比着干的良好态势。”王晓冬介绍。

 

  2020年,黑龙江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82.9万亩,超额完成任务;新修田间道路1.78万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43.48万亩,受益农户364165户,亩均增产粮食100斤以上。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112.7万亩。

 

  实地踏查,全力解决问题

 

  “过去收粮那条土路,进出都费劲,车辙半米深,‘十成收,两成丢’,全耽误在路上了。让大伙儿为项目建设提意见,我就提一点:把路修好。”提起去年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的过程,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东井管理区种植户袁鸿记忆犹新。

 

  “除了修路之外,大家有的说晒场不够大,有的说排水沟得清淤,有的说地表水灌溉面积不够,希望江水也能引到他家的地块去。没想到,这工程真是吸收了我们的意见建议,我家收粮的土路,现在已经是结实的水泥路了!”想到今年春耕秋收的便利条件,袁鸿喜上眉梢。

 

  “按照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对农场各管理区的田间现状进行调研,实地踏查基本建设内容,逐步提高全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清淤排水沟,修缮机耕路,扩大灌区面积,让越来越多的稻田‘喝’上江水。”绥滨农场副总经理冯鑫介绍,绥滨农场田间配套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后,江水总灌溉面积将达到30.88万亩,占比60%。

 

  记者了解到,去年省农业农村厅下派调研督导组60多批次,精准服务基层,面对面解决项目推进中实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