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生产主体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典型经验(2)
时间:2021-01-02 23: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三是定期委托抽样检测。与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立“三联”机制,对每一批流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逐一记录,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准出。截至目前,委托抽检芦笋样品800多批次,检测合格率为100%。
四是实行合格证销售。通过江苏省农产品追溯平台,如实填写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基地名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内容,最终由追溯平台生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给每一批进入市场的芦笋都贴上二维码标签,消费者扫一扫便一目了然。
现场制证 便利小农户进场交易
青海省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作为青海省西宁市唯一一家综合性农贸批发市场,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下简称集散中心)拥有青海最大的冷链仓储保鲜库,主要保障全省果蔬的供应。从今年3月31日起,集散中心全力配合西宁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工作,目前取得有效进展。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市场准入制度。集散中心着重对行之有效的“先检测后入市”制度进行调整,建立了“持证直接入市”制度,即附带加盖印章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品可直接入市交易。同时,加强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对进场蔬菜品种、价格、数量、产地进行分析,全面掌控“带证入市”产品交易信息,为保供稳价、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对入市交易的食用农产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以保证持有合格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对于不能提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小散农户,建立“一证一报告”准入制度。先由集散中心对小散农户的产品抽样速检,检测合格后,现场提供各县、区政府部门印制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交易者填写并附带检测报告后才能入市交易。目前,集散中心共协助小散农户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03张,销售附带合格证食用农产品270.4吨。
三是主动协调协作构建监管新模式。集散中心按照省、市试行方案要求,先后多次与区市场监管局、集散中心市场监管所协调召开现场座谈会、商家动员启动会,共同建立了以合格证制度为抓手的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实现了与前期“先检测后入市”试点制度全面并轨。
“融合码”提升品牌知名度
福建寿宁县臻锌园葡萄专业合作社
福建省臻锌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拥有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葡萄近1200亩,注册的“老耕农”葡萄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吃得放心”,从2019年起,合作社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为每一颗出库葡萄附上专属“身份证”。
一是建立机制,通过常态管理换取长期效益。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在合格证信息录入、葡萄出入库管理等各项工作环节均配备专人负责。从源头开始管控,在实现统一供苗和统一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农资供给。树立社员间相互监督、自觉维护意识,监督好“邻居”的葡萄园,杜绝滥用农药。社员入社前必须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若是因为社员自身原因发生问题将进行通报,合作社将不再收购该种植户的农产品,情节严重的将进行退社处理。实行快速检测,葡萄园区全覆盖。
二是明确标准,通过宣传培训提升社员素质。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邀请专家实地开展技术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等培训。组织全体社员学习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共享学习材料,并鼓励社员“打卡”。通过现场演示、后期联系跟踪指导等方式,让所有种植户学会如何生成合格证凭证。
据介绍,合作社的合格证凭证整合了“产品名称、合作社主体、绿标、商标、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信息,所附的码是多元素的“融合码”,既实现赋码销售,又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到目前,合作社产品共赋码5万张,总计63批次,销售1124.6吨。“寿宁葡萄”赋码后,在长沙五星水果批发市场日均销量提升了1.2吨。
“农安码”方便数字化管理
浙江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