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海参产业情况及未来方向(2)
时间:2020-12-22 10: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3、市场混乱。网上、朋友圈基本都说是野生海参,想买点养殖海参都很困难。实际上没有一家能够证明自己的海参是野生的。网上明码标价的7年、8年、9年海参,更无法提供年限证明,海参年龄问题是目前专家也无法判断的难题。部分批发海参不仅属于三无产品,而且很少提供检测报告。干海参甚至速发海参加糖、加盐甚至加麦芽糊精增加重量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虚假标注产地问题也很严重。
4、标准化程度低。海参产业育苗、养殖、加工环节能做到标准化的企业凤毛麟角。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病害风险巨大。一些加工厂工艺五花八门,靠经验、靠手感、靠口感情况普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主要指标浮动较大。干海参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的产品不足10%,水发即食海参水分含量较高,营养流失较大,蛋白质含量普遍不足5%。
5、良种覆盖率低。目前通过国家评审的海参新品种6个,只有安源1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其它品种基本束之高阁。海参产业良种覆盖率不足20%。多数育苗企业随意选用种参育苗,养殖户更是以价格便宜为标准选购苗种。
6、以价定质。海参是滋补品,吃的是营养,不是大小,更不是便宜。但个别海参产业从业者,以价定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出现3元一只的海参,已经远远偏离了海参原料的正常价格,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假冒产地、非法添加等问题。从养殖成本来说,无论哪种养殖方式,≥100克一只的活海参成本不应低于15-20元,低于这个成本价就难以保证质量。
7、急功近利。在养殖环节,辽宁、山东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大量缩减甚至放弃成品海参养殖,大规模从事网箱苗、手捡苗养殖,长此以往恐怕辽参市场占有率将大幅度下滑。在加工环节大规模加工批发盐渍海参这种半成品,不愿精深加工。甚至一些不法厂家违规添加,做一锤子买卖。
五、海参产业的未来方向
1、良种覆盖率更高。安源1号规模化养殖试验证明,优质苗种在海参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生长速度,还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出成率和降低成本。未来将有更多抗高温、抗病害、生长快的海参新品种应用在养殖领域,推动海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养殖方式更加生态和智能化
国家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了到2025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养海参将更加简单,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120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3、加工环节将更加注重营养
未来速发海参、非水发即食海参、调味海参等将成为消费主流,淡干海参、水发即食海参将逐渐淘汰,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先进杀菌、保鲜、调味、生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海参领域,海参更多营养成分将被认识和挖掘,海参衍生品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海参作为原料进入医疗临床应用成为现实。
4、以全程追溯为手段的营销成为主流
海参作为高价值的滋补品,消费者关心的是来龙去脉和安全性。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市场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谁能让消费者信任,谁将占领消费者心智,进而占领市场。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将无路可走。
5、团体和区域品牌崛起
为促进和引领全国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9月29日,中国渔业协会在大连成立海参产业分会,确立了“让海参人过好,让消费者吃好”的宗旨,并以打造“中华好海参”全国性团体品牌为手段,用高标准的产品和全程追溯体系,带动海参产业的提升。
目前“中华好海参”授权管理办法已经颁布,系列产品标准将于近期颁布实施,该标准将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目前海参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创新。2020年1月将对首批通过“中华好海参”评审的企业和产品予以授权。“中华好海参”苗种供应基地、原料供应基地、授权加工基地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华好海参”专卖系统正在建立。未来将形成一个“中华好海参”认证和管理体系,让达到标准的海参企业越来越好,让消费者选择不再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