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试点探索 加强推广应用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2)
时间:2020-10-16 17: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有序推进。信用信息归集是信用工作的起点。为加快推进完善农安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农业农村部在部官网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频道,定期将部本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至2020年9月,已推送共享信用信息21.6万条。将相关部门提供的失信名单嵌入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和农业财政项目管理等工作系统,对失信主体信息进行自动比对、自动警示、自动拦截、自动惩戒。
(三)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初步建立。长期以来,对失信主体“执行难”问题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多部委联合惩戒措施的出台旨在对失信被执行人设立金融类机构、从事民商事行为、享受优惠政策、担任重要职务等方面全面进行限制,更大范围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农业农村部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29个部委联合签署《关于对农资领域严重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配合相关部门签署多个领域关于失信企业、失信被执行人等方面的联合惩戒备忘录。为细化失信惩戒措施,组织起草了《农资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草案)》,拟定了黑名单管理原则、认定标准、信息归集范围、联合惩戒措施,以及黑名单的认定、公布、报送和移出程序等内容。
(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试点探索产生实效。近几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在上海浦东、浙江象山、陕西安康等多个地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各试点单位根据地方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监管、金融保险发放、政府项目扶持等结合,探索出“立信、评信、示信、用信”的一条龙工作模式,对提升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加强农药行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建设,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连续三年对农药行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受到业内好评。
三、扎实做好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服务平台为抓手,以地区试点和行业示范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持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和推广应用等手段,努力营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信用环境,力争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成为政府监管、市场评价、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推动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大幅加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主要是在5个方面发力:
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各省前期试点探索的经验,尽快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规范。前期,已组织质标中心及相关科研机构,研究起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准则》等文件,推动《农资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要在现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框架下,进一步研究政府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中职能定位和政策导向,确立以负面清单为导向的信用管理机制,厘清信用制度与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追溯制度、风险监测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信用+监管”“信用+认证”“信用+保险”等系列服务的可行路径,探索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去解决散户管理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