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对假冒伪劣说“不” 农村食品市场“大扫除”来了!(2)
时间:2019-04-08 13: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笔者曾经在某批发市场看到过外包装“高仿”“椰树牌”椰汁的“椰子牌”椰汁。卖家将这两种牌子的椰汁一箱箱摞在一起,而每箱30罐的“椰子牌”要比“椰树牌”便宜20元。笔者发现,买“椰子牌”椰汁的人还不少。在他们看来,既然两种椰汁口味差不多,外包装也差不多,为什么不买便宜一点的呢?事实上,“椰子牌”椰汁锁定的销售对象,正是这部分贪便宜的消费者。
专家表示,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汇聚之地并非偶然。由于城市中大多是连锁店或者比较正规的商场和超市,有自己的固定进货渠道和质量把关流程,监管部门对它们的经营行为和产品质量监督往往也更加到位。而农村市场就不同了,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较差,对产品品牌和质量把控也不是太严谨,再加上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这就给不法商贩留下了可乘之机。
同时,因为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小商超甚至已经习惯于引进那些看上去和大牌正品差不多、价格却低很多的假冒伪劣食品,来迎合农村消费者“贪图便宜”的消费习惯,同时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年年整治,效果却终究不尽如人意。
重拳出击 直指假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要负责人最近表示,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要针对市场环境中影响消费信心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前,企业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市场监管执法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的相关标准和制度滞后。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和重要制度的建设,提高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
根据宁波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从2018年12月21日起,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商务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供销社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生产经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我市治理的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5266”:重点检查5类对象,即小作坊、小商店(小超市)、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重点关注2个市场,即农村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重点针对6种品类,即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特别是对来自疫区的、走私或者未经检验检疫的)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重点打击6种违法违规情形,包括食品假冒、侵权“山寨”、食品假货、“三无”、劣质以及超过保质期。
而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我市将重点放在查处假冒他人或使用虚假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商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与他人的食品包装装潢相近似,混淆、误导消费者,假羊肉、假狗肉、假驴肉等以假充真的食品欺诈,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的“三无”食品,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超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涂改、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违法行为。
专家建议,不让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大行其道”,就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整治,全面打通“监管毛细血管”,提高违法成本,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商户“不敢为”;加大普法力度和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扩宽农村消费维权渠道,让这些商户“不能为”;让正牌优质商品进入农村商铺,让更多农村消费者能像城里人一样买到放心食品,让这些商户“无处为”。若假冒伪劣食品的产销空间和利益空间被不断挤压,农村食品市场就能得到不断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也将获得改善。
还农村食品市场一方净土
几年前,家中老人从农村的年货展销会上购得一包黄花菜(俗称“金针”)。从外形上看,这包黄花菜色泽金黄,没有杂质,“卖相”很是不错。老人知道我们爱吃“金针烤肉”,特意带到我家来。但是,当我打开外包装时,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的气味扑面而来,几欲令人作呕。很显然,老人买来的这包黄花菜,是用硫黄熏制过的,而且硫黄的用量已大大超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