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对假冒伪劣说“不” 农村食品市场“大扫除”来了!
时间:2019-04-08 13: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六个核桃”变身“六个垓桃”,乍一看是“康师傅”其实却是“康帅傅”,“旺好牛奶”被当成“旺仔牛奶”买回了家……一些假冒仿冒知名品牌的“问题食品”,在城市已踪迹难觅,却在农村沉渣泛起,屡禁不止,屡打不绝。
去年12月中旬,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作了全面系统部署。
从去年年底开始,宁波各区县(市)吹响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攻坚战的“号角”,全面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鱼目混珠 防不胜防
1月22日,每食屋冻品市场,有店家正在把一箱大包装的冷冰涮肉卷进行分包,然后贴上“牛肉风味卷”的标识出售。仔细观察分包产品上所贴的标识后,鄞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在大大的红色加粗的“牛肉”两字下面,还有用白底小字标注的“鸭肉”两字。执法人员经过仔细核对,发现这批“牛肉风味卷”其实是85%的鸭肉加上15%的牛脂混合压制冷冻而成,然后切片分包出售,主要销售去向是自助火锅店和农村集市。
那么,来采购的商户知道这批“牛肉风味卷”的真实配料吗?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来采购的商户应该是知情的,因为正常牛肉卷的批发价格是每箱120元,而这种“牛肉风味卷”每箱的批发价仅需58元。
鄞州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批发商在切片包装后张贴突出“牛肉”两字的食品标签,违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规范的相关规定,会在零售环节或餐饮环节出现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情况,让下游零售商、火锅店主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
除了假肉,假酒在宁波也有出现。近日,鄞州区市场监管局重点对大型餐馆、烟酒零售店、高档烟酒回收店销售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检查中发现,有一家店存在售假情况,执法人员随即查处了36瓶假冒茅台和41瓶假冒五粮液,还查处了在茅台纪念酒瓶上使用飞天图案商标的白酒32瓶,标注的生产厂家为贵州茅台年份酒股份有限公司。该店主辩称,“这都是我从个人手中购入再销售给他人,实在无法提供相关进货凭证。”
而在慈溪,宗汉市场监管所依法对辖区某企业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正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其仓库内发现了外包装上突出标有“仙贝”字样的膨化饼干。而“仙貝”两字,早已经被旺旺公司注册并广泛使用了。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应商标权利人的授权证明或许可手续,涉嫌商标侵权。
人们爱吃的西式糕点中也可能加入了过期原料。日前,鄞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某西饼店进行了现场检查。在该店后厨,执法人员发现食品原料中金黄糖浆的生产日期为2017年5月18日,保质期为18个月;黑胡椒料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10月29日,保质期至2018年10月7日,上述食品原料均超过了保质期。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鄞州区对上述食品原料进行了暂扣,并对商家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便宜为上 监管较弱
据介绍,把鸭肉当作“牛肉风味卷”卖,批发商主要来自农村;回收贩卖假茅台和假五粮液的店铺,开在城乡结合部;标注“仙贝”两字,包装与“旺旺仙貝”一模一样的膨化饼干,主要也是销往农村集市;而那家使用过期原料的西饼店,同样是开在农村……
农村市场向来是假冒伪劣食品的滋生地,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的销售更是猖
獗。在小超市、小卖部和小集市上售卖的假冒伪劣食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有些是假冒的“三无产品”,有些是打擦边球的劣质商品,这对农村消费者尤其是孩子的健康而言是个隐患。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从何而来?为何专挑偏远村镇的小超市、小商店来进行销售?
“假冒伪劣食品一般来源于小作坊,没有正规的食品生产流程和卫生把控环节,甚至有些黑心作坊可能连食品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消费群体法律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小商小贩更是习惯于迎合他们“贪便宜”的心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