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 大设计,一罐茶背后的设计思考!
时间:2019-04-08 07:3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葉春曦:2012年筹备推出“小罐茶”时,杜总您说,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最该出一个影响全世界的茶叶品牌,这是您这一辈子最想做的事……事实证明,您用六年多的心血和时间让消费者看到了8位制茶大师监制、一罐一泡的小罐形态、比肩Apple的小罐茶体验店,更看到了与传统概念中不一样的喝茶文化,重塑了中国茶的消费体验。这一切系统建立的基础,脱不开您对于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和解读,本次对谈就从您眼里的中国茶文化开始好吗? 杜国楹:在我做茶之前,对茶文化的理解跟一般大众是一样的,脑袋里都是那种坐在大茶台前喝茶的画面。2012年6月20日,是我们“出发”(上山寻茶)的日子,当时,我只是觉得中国茶需要改变,到底怎么变?我没有答案。茶叶品牌的本质,应该是个消费品,而不是农产品。消费品为什么没有做出品牌?这是一个最大的问号。
照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在我近20年的喝茶经历里,见过很多传统大包大罐的茶叶包装方式,这种包装方式决定了,无论多好的茶,用得时候大多数人都得伸手去抓茶叶,即使是用优质茶叶招待尊贵客人的时候,也不会想到事先洗手。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泡茶方式,但我很受不了这个动作。至少在这一点上,整个茶行业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后来进入了小包茶叶的消费时代,小包装解决了卫生和保鲜的问题,但我经常有茶叶放在背包袋子里被挤碎的情况,所以携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中国人来说,我试图改善取用高端茶叶的仪式感,这对茶叶、对喝茶的人都是一种尊重。 葉春曦:茶叶从大包大罐到小包装再到小罐装,其实是一种包装升级。选用铝这种金属材料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同时这种包装也成为了小罐茶产品形象的一种DNA。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您的团队和日本设计师神原秀夫的合作一定有很煎熬和有趣的经历吧?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杜国楹:的确是可以用煎熬来形容。2012年10月,我们找到了神原秀夫,和他谈了我的困惑和想法,希望他能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当时除了锁定4克一包的最小计量单位以外,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包装,我们没有答案。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神原秀夫做了7、8次提案,但我都觉得不爽(不好),最后一次提案我和邸伟以及5、6个设计师一块儿去了东京,当面与神原秀夫开完会后,我仍然觉得很(沮)丧。真的就那么难吗? 在东京的商场里,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家雪茄店的雪茄铝管包装,瞬间给了我们灵感,又经过三稿的设计修改,才最终确认使用方案。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但因为有了那么多年反复探索的经验,才能有现在很完整的产品诞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