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地区春节期间农村市场的调查(2)
时间:2019-04-07 2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动新的消费理念、各大电商重视农村市场、电商消费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等,这些都是推动农村消费迎来新面貌的重要因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王蕴说。
新渠道,新服务——
“买难”矛盾有缓解
“现在买东西比以前方便多了,但还是有一些需求难以满足。我父亲已经90多岁了,冬天太冷,想给他买一台空调,但在农村就很难买到合适的空调,选择太少。最后还是我姐姐从城里给父亲买了一个送回农村。”五里镇居民苗凤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去农民收入不高,需求也少,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就可以了。可是随着收入上升,农民的需求也在升级,对商品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农村,供给跟不上需求,“买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今年春节,一些电商平台和大型商企针对农村消费新特点,推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更优质的商品、更好的服务。“买难”矛盾有所缓解。
南方天气湿冷,洗衣服很难晾干。以前,邱婷婷听人说有专门的衣服烘干机,想买来试一试,可在镇上根本买不到。今年情况不一样了:电商下了乡,邱婷婷购物多了一个既方便又丰富的渠道。在京东商城,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随意挑选,送货上门也很方便,大多数订单可以实现次日送达。今年的年货,从家里小孩吃的零食,到年夜饭吃的大米、喝的酒,邱婷婷都是从网上下单购买。
虽然有时网购还不能送到家门口,但黑龙江鹤岗市五道岗村村民袁欣觉得现在买东西比过去方便多了,“如果买大件电器产品,到市区店里看好了就可以预订,当天或者第二天,商家就能送到家门口。不仅有海尔、美的这些国产大品牌,连西门子那样的‘洋品牌’都有。”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认为,近年农村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但是农村消费也面临着主体发育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一些发展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将重点深化电商进农村的综合示范,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组织电商企业举办“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乡村”活动,既要让农民消费,也要促进农民增收。
补短板,强监管——
消费安全待提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当前农村消费市场质量有很大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
食品安全和源头追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消费者。在罗河集贸市场猪肉摊前排队的罗河镇居民屠卫芳说:“市场里的蔬菜、家禽和肉类大都是周边的农户自产自销的,还比较放心。但那些熟食和糕点摊的东西我不敢买,很多东西连保质期都没有,吃着不安心。”
贵溪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郑贵荣表示,农村集贸市场的食品经营户大部分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加上家庭作坊式生产、来源分散等特点,导致卫生管理制度执行不严,食品可追溯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春节前夕该市市场监管局各分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10余个规模较大的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排查,重点对各类食品和农特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查。同时,要求各乡镇市场开办者抓好管理,禁止未检疫家禽家畜、无生产日期食品等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维修难、退换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农村购物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商品离开了柜台,再想去退换或者售后维修,就很难了。”张淼说,春节前,他们家的洗衣机出了点问题,拿去店里修,店长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免费维修,只能另付修理费请他们维修,结果没两天又坏了。最后只好去城里买了一台新的,“虽然要在路上多花些时间,但总算售后有保障了”。
商务部表示,将多措并举推动工业品下乡。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推动传统零售网点、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改造,支持电商平台和工业企业在农村开设服务站,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维修难、退换难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川榕右乡开展食药安全全覆盖专项检查
- 下一篇:科技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