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龙凤食品守艺人刘振林:用高品质为餐桌带来“平等主义”

1992年,对于许多人来说都算得上一个颇为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标志性的“南方谈话”——上海浦东大开发自此正式进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人心安定了,脑筋却活泛了。

在刚刚完成合并的新闵行区,一位台商带着他一手打造的速冻品牌,开始了产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一年后,这家名为龙凤食品的公司,在头一个月就达成了35万元的销售额,而当时上海月均工资仅仅471元。 

与此同时,在两千多公里外,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索伯台村,十几岁的刘振林正在艰难求学。此时离物质匮乏的年代相去不远,加之索伯台村处于低洼地带,时常因内涝造成农业绝产。于是,大碴子粥、玉米饼、炖菜,还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水饺,便构成了他有关童年食物的全部记忆。

谁也想不到,命运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他们的人生连接在一起。

01:

食品工业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1997年,刘振林来到上海读大学。在此之前,他甚至不知道锅包肉、酱脊骨是东北菜,这是他在东北生活十多年从未品尝过的家乡味道。

理发店里张贴着花花绿绿的香港明星海报,那是他的同学们所追随的潮流。但刘振林对此却兴趣寥寥,相比之下,商店里的速冻水饺更让他着迷——在东北的冬天,人们会把水饺放在室外的“天然冰箱”进行冷冻,但这种“冻水饺”却是不折不扣的“季节限定”,很难一年四季都吃到。他很想知道,商店里的速冻产品,究竟是如何生产、加工出来的。

匮乏的年代,进食只为饱腹,更谈不上“享受”。或许是出于一种微妙的补偿心理,也或许是兴趣所在,他选择了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

因为兴趣而带来的热爱,让刘振林在一众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这令他当时的导师对其青眼有加。导师常常愿意带着这个东北小伙去各大企业谈科研合作——刘振林与龙凤食品的第一次邂逅,就发生在这段时期。

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细节负责的态度,给龙凤食品的管理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旋即,龙凤食品的人事部门找上了他,问他是否愿意来龙凤食品工作。

当时的龙凤食品不不仅仅在华东地区稳扎稳打,更是开枝散叶,面向全国开始布局。在与龙凤食品交流的这段时间内,后者也给刘振林带来了与其它厂商截然不同的共事体验,他果断答应了对方的邀约。

龙凤食品守艺人刘振林:用高品质为餐桌带来“平等主义”

2001年,当刘振林正式入职龙凤食品时,后者已经在上海深耕多年,从渠道到终端,一切都井井有条:为了拿到大型商超的黄金展位,龙凤食品斥巨资订购了一批印刷有品牌LOGO的冷柜免费赠送,甚至连电费都“承包”了,这在当年的上海市场堪称创举。

中小型经销商更是趋之若鹜——刚进公司时看到的这一幕,至今令刘振林记忆犹新:

寒风瑟瑟,经销商拎着装满现金的皮包,一边搓着手,一边排着长队在工厂门口等着提货,有时甚至还要给门卫发根烟,套套近乎。

龙凤食品的成功,除了渠道硬、路子广,关键在于产品好。

刘振林入职后的第一站是质检部门,在这里,他从现场质量管控,一直做到实验室检验。

这段经历也加深了他对于速冻食品的理解:

作为食品工业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速冻食品利用低于零下30度的低温,将新鲜食物快速冻结,食物中的微生物、化学反应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更神奇的是,工业流水线上的速冻食品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冻结,细胞内的水分还不足以形成刺破细胞膜的晶体,因此食物的营养、水分几乎没有流失。

参加工作以后,在当地娶妻生子的刘振林再没回过家乡几次——对于这个北方人来说,一碗龙凤速冻水饺,便足以了却乡愁。只有逢年过节时,他才会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不仅仅是为了吃,更是为了那份仪式感和家的氛围。

02:

餐桌上的“人人平等”

一年以后,刘振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研发部门出现了岗位空缺,主管技术的领导问他,“愿不愿意来研发部门?”

他答允了对方的邀请——从质检到研发,算是无意中转了行。

在转到研发部门后,刘振林很快就在新岗位找到了节奏感,他开始负责布丁、火锅食品品类的新品研发工作,这两类食品往往有成熟的既定方案,不需要耗费太多心神。

但一项艰难的挑战正在不远处等着他,这源自于当时龙凤食品高层的异想天开。

上面希望能够开发出一款“用勺子吃的水饺”,这种水饺内部全都是充盈的汤汁,就像21世纪初正在上海流行的扬州小笼包一样。

但小笼包是蒸制食品,面皮经受的水分要少得多。而水饺全程在水中,煮熟的过程中很容易破,如此岂不是成了一碗面皮汤?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