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麦乡延津起“金浪”(2)

早在1997年以前,延津也曾被“小麦高产不优质、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困扰,传统粮食大县的农村经济活力不足,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守着一方好水土,如何让小麦这一古老的粮食作物重新焕发荣光?

一头是“粮安天下稳”的重任,一头是老乡致富的民心,“两难”如何变“两全”?从1998年开始,延津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和加工,开启了小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延津县委、县政府不断思考“如何让小麦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农的产业”,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和管理方式,探索出一条粮食主产区依托小麦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引领小麦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全国第一次注册原粮商标、全国第一次出口食用小麦、全国第一次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全国第一次制定地方生产标准、全国第一次实现小麦期货经营……

改革奋进中的延津,不断攀登小麦产业的新高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小麦产业领域的“第一”。

延津县领导班子敏锐地认识到,“调结构”是既保“粮袋子”,又鼓“钱袋子”的一剂良方。新时期的粮食丰收,是结构调整前提下的丰收,是满足农民对增收致富新生活追求的丰收。

延津县县长李泽宙介绍,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优质强筋小麦产业体系,制定行业产业统一标准,带动延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为服务小麦经济,延津县以建设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载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部门联创机制,由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制定优质强筋小麦专种规划方案,通过统一供种,实现了优质强筋小麦“专种”;由县农机部门负责,落实好单品种专机收割,对参加专收作业的收割机进行统一编号管理,确保优质小麦单品种“专收”和安全入仓;由县粮管中心负责,根据优质麦预期产量,提前安排仓容和收购资金,做到分品种专仓“专储”;并建立仓储地理信息系统,便于专用制粉厂等用麦企业检索采购,实现品种“专用”。

此外,为壮大主导产业,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延津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试行)》《延津县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打造优越“硬环境”的同时,延津倾力打造软环境,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真正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最大程度便利“从播种生产到颗粒归仓”每个环节上的参与者。

“粮食不落地,一扫二维码,立刻交粮食!”种粮大户耿孟涛介绍着手中的二维码卡片,“只需要手机一扫,就能显示出种植农户的姓名、种植面积、小麦品种、技术指导责任人姓名、销售订单去向等信息,服务特别到位!”

延津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路不断做大做强小麦经济。该县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并适时调整优化,实现了优质小麦“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实施“统一价格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方法进行管理,保证商品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今,延津县5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中储粮延津库、豫粮集团、中原粮食集团、京粮集团、鲁花集团、金粒麦业等72家粮食企业争相入驻,总仓储量达120万吨,延津已成为豫北地区优质小麦集散地。

繁种育种 藏粮于技——提高小麦科技“金含量”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关乎小麦品质、粮食安全、产业兴旺。

自启动推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以来,延津县一直牢牢抓住繁种育种工作,十年磨一剑,从源头做好优质小麦品控。

近些年,延津县优质麦种子基地稳定在25万亩左右,种子年产量达2.5亿斤,早已实现了从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的转变。如今的延津,小麦种子还销往周边省市,年外供小麦良种超过1亿公斤,供种覆盖面积近1000万亩。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