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每道防线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2020-05-25 08: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总书记这样说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要从满足普遍需求出发,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
这两天,在江苏镇江市句容戴庄村的田头,用优质技术培育的水稻秧苗刚刚铺满1000亩的土地。有些秧苗已经进入分蘖期,长势喜人。
“我们用醋糟发酵的有机肥做基质,再把稻种在60℃的温水中浸10分钟,随即放入冷水降温,由此以来,水稻即使不用化肥农药,也不易得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线虫病 。”对于年近八旬的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来说,帮农民种出安全、高产的庄稼,从源头把关米袋子、菜篮子,是他一生的追求。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各项政策法规,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逐步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对3673579批次食品样品进行了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2%,比2018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法律规章涵盖 食品安全风险 治理全过程
保障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
2015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在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吴林海看来,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不仅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社会共治,而且确立了风险治理的理念,实现了由食品安全监管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巨大转变。
2018年12月29日,食品安全法再次修订。2019年12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公众关切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网络食品交易、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及食品广告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理念加速从食品卫生向食品安全转变,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快速改革和迅速完善,无论是从法律规范的制修订速度,还是数量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吴林海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国务院共制定修订了11个有关食品安全的行政法规;制定修订与食品安全相关的24个规范性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修订了40个食品安全规章,发布了170个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全过程。
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应恒表示:“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管理,更突出社会共治,更加强调政府、消费者、媒体、经营主体与行业组织的共同参与治理,伴随着自媒体的发达,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这种社会共治格局,可对政府管理提供有效的补充。”
抓住主动权 密织立体化 风险监测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从危机应对转变为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常态化,这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沈进进对此深有体会。
“我们会在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对各级各类食品分层分类采样,监测其微生物、重属、农药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指标,通过监测也发现过一些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抓住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主动权。”沈进进说,江苏盐城市东临黄海,很多市民有生食海鲜的习惯。工作人员对当地海产品取样监测发现,部分小螃蟹体内有肺吸虫、海鱼体内有异间线虫。随后,他们将此结果上报,后来异间线虫、肺吸虫、肝吸虫等,纳入了江苏的食源性寄生虫监测体系。
|
- 上一篇: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 下一篇:中国知名海参企业“好当家”热血助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