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餐饮业突围,新“吃法”迭出(3)
时间:2020-05-21 14: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蒙介绍,顺应单身经济、办公室经济的兴起,近年来明尚德加紧探索玻璃与小家电结合,某些新产品已经进入订单生产环节。
顺应大趋势,很多餐饮相关企业的转型速度明显提升。
自去年起,国内餐饮头部品牌西贝开始在线上售卖门店产品,如牛大骨、羊蝎子等。疫情发生以后,西贝把门店产品,进行了“到家功夫菜”的研发,线上售卖增加了十几道菜品,线上销售量大幅增加。
“我们来自山东,都是公司专门派来做现场演示的。”进行小罐调料推介的陈姓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首批选定了5个北方城市进行推广,石家庄是其中之一,推介地点也是特别选定社区零售门店,推广时间集中在午饭、晚饭前居民们集中买菜时间。“产品很受欢迎,我们一天能卖70多盒。”
疫情也同样加速了上述石家庄新百商圈附近某高端餐饮企业的转型速度。“过年时因为疫情饭店开不了门,我在家待不住,还没破五(初五),就把小店的装修风格和店名想好了。”上述该餐饮企业行政总厨说。
“刻不容缓?”记者问。
“我们不能完全停下来等,等也要有准备地等。”这位行政总厨表示。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朱艳冰)
■记者观察
洞察需求 赢得市场
要说“这一届最火的网红小吃”,想必非螺蛳粉莫属了。
网络上有种说法,在疫情期间,曾经出现断货的除了口罩以外,还有“臭名昭著”的螺蛳粉,甚至,“螺蛳粉式炫富”还成为网络热词。
广西柳州特产螺蛳粉、陕西擀面皮、重庆冒菜、重庆酸辣粉、朝鲜冷面……近两三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美食加速转型,以便捷式快餐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采购单上,而疫情下,更为它们横扫餐桌提供了机会。
然而,尝遍南北风味,我们不禁思考:河北的特色美食如何培育更多类似品牌?
作为产粮大省和食材大省,我省不乏相关产业基础,如何挖掘现有资源,研发出适应新需求的更多畅销食品,也需要尽快考虑。
疫情期间,很多人被拉入各种团购群,在这里,一些原本为餐饮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厂家以相对低的价格打开新的销售渠道。
但面对新的机会,除了变渠道,也要变产品。
在这方面,“三只松鼠”就是很好的例子。“三只松鼠”出现之前,坚果市场小派林立、盟主缺失,谁也不会想到,“三只松鼠”竟能通过打造小包装坚果和办公室零食,坐上国内互联网零食企业“头把交椅”。殊不知,三只松鼠的很多原材料其实都来自山货大省河北。
认真研究需求,及时调整,就能赢得市场。
从一款酸奶机开始,小熊电器成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酸奶机、煮蛋器……这得益于该企业对市场的灵敏洞察。
以煮蛋器为例。在小熊之前,国内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煮蛋器,但大都是“出口转内销”,销量较小。小熊电器团队研究发现,原因是国内外餐饮习惯上的差异。国外尤其是西方餐饮,一般将鸡蛋作为配料,习惯蒸全蛋。但中国餐饮既要蒸全蛋,还要蒸蛋羹,而且,人们早上往往还要吃馒头等。摸清了用户需求,研发团队就把原来一层煮蛋器又加高做成了两层,还加上了预约功能。
就这样,该公司的煮蛋器成了中国国内家庭的刚需,销售一举打开。
这其实也说明了新消费的逻辑:新人群背后的新需求带来增量市场、新渠道的诞生又帮助品牌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面对餐饮业出现的新变化,我们期待河北相关企业紧盯需求、创新思维,打造出自己的“三只松鼠”“小熊”等品牌,赢得更多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