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调查|餐饮业突围,新“吃法”迭出

  疫情导致大餐饮发展受限,工作及家庭餐饮刚需凸显,如今正成为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各方共同瞄准的一个新消费领域。

 

  在这个新消费领域,中式正餐头部品牌们选择以快餐为首的小店领域发力,本不属于同赛场竞争的餐饮业上下游企业也纷纷“跨链”“跨界”入场,直面消费者。

 

  发力角逐中,诸多餐饮企业也同时开启了转型升级之旅。

 

  新目标瞄准工作餐家庭餐

 

  在位于石家庄中山路上的北京食品城,桶装速食明显增多,新品类、新产品纷纷上架。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摄

 

  最近一个多月,位于石家庄新百商圈附近的某高端餐饮企业一直在忙着寻找一个150平方米左右的旺铺,用来开一家“品种专一”的品牌小店。

 

  作为我省餐饮头部品牌之一,该餐饮企业探索“小而精”的品牌小店思路与一线城市很多餐饮头部企业“平价”进军的策略不谋而合。9.9元一碗炸酱面、一份小吃卖4元钱、甜点只卖2元钱……海底捞在北京推出了中式浇头面品牌“十八汆”,立足打造足够低价亲民的快餐食堂;西贝则推出了主打“33道下饭菜”、以现炒快餐为卖点的餐饮品牌“弓长张”。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的餐饮消费逐渐偏向满足刚需,这已经被一些惯于经营大餐饮的高端餐饮企业察觉,很多餐饮头部企业开始寻求借助“平价”小餐饮留住消费者的脚步。

 

  据了解,这家餐饮企业理想的“旺铺”是临近大型写字楼。自复工复产以来,20多家无食堂公司的定制型盒餐成为该餐饮企业的稳定订单,这让企业看到80后、90后人群的餐饮刚需。

 

  事实上,即便公司有食堂,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原来食堂午饭是自助餐,虽然总共也不过七八种菜、三四种主食,好歹有得选。疫情出现后,食堂全改成了两菜一汤的份饭,越吃越提不起兴趣。”吃腻了食堂,又还不太敢到附近小吃摊点集中的美食街吃,某省直单位工作的小赵干脆把解决午餐的视线转向了方便食品,每天带一款从线上购买的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到单位,中午在办公桌前吃得不亦乐乎。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很多是无餐家庭,对快餐和外食依赖性强,此外对便捷类食品接受度也高。”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志胜分析,以往,这些年轻人解决日常就餐可能会去美食一条街之类的平价快餐,“年轻人这种已经培养起来的多选择性消费偏好,短时间内不会因疫情而改变,如何抓住他们的胃,关键是如何便捷、安全地满足这种多样化饮食需求。”

 

  传统餐饮企业加紧求变,甚至原本与餐饮不属于同一跑道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加入其中。

 

  “我们的线上销售主要面向家庭,疫情期间,线上销量同比增长30%。”石家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庞寅龙介绍,公司主要产品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牛肉套皮、鱼香肉丝、酸菜鱼乃至传统的“八大碗”等冷冻预制菜。

 

  “‘厨艺黑洞’不用愁,热一下就是美味大餐。”庞寅龙说,此前,惠康的冷冻预制菜主攻餐饮连锁和团餐,但疫情期间猛增的线上销售量让惠康看到了冷冻预制菜走进家庭的潜力。“目前,我们正与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谈合作,谋划一起进社区搞现场推广。”庞寅龙表示。

 

  疫情期间,这样的便捷类食品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受疫情影响,小赵外出就餐时间大大减少,开始在家钻研厨艺。咖喱鸡块、速食装的朝鲜冷面,又或者用烤箱烤上一炉蛋挞……平时很少进厨房的小赵此番尝试,也让爸妈大饱口福。“好多都是半成品,就是热一热、炸一炸、烤一烤罢了。”有便捷类食品的助力,小赵觉得做饭并没那么难。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餐饮业新消费方式的出现,“打球的”与“跑步的”进行同场竞争抢夺同一块金牌,必然引发更加激烈的竞争。

 

  新产品涌现主打“便捷”

 

  石家庄市玫瑰湾小区门口的果蔬店门前,一家调料公司正在推广新品,现场制作的一道糖醋鸡米花吸引了居民围观。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摄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传统餐饮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也已经加入了同场竞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