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里道斯:守正创新,担当有为
时间:2020-05-06 16: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文/本刊记者 钟春霞 高妍 楚水汉天、白山黑土,诗意江南、慷慨燕赵……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风骨。千百年来,这风骨已随时间流转化作点滴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而老字号就是自城市记忆深处喷涌而出的泉,古朴、灵动。全聚德之于北京,狗不理之于天津,秋林里道斯之于哈尔滨,都是那一汪鲜活。 但这鲜活能否在每个时代都灵动如初,就要看老字号们能否自老出新,既守得住老,又闯得出新。 从濒临倒闭的手工小厂,到拥有3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区、近3000余员工的龙头企业;从最初的糖果单一产品,到如今肉灌制品、熏酱制品、烘焙制品、格瓦斯、糖果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从过去的几个食品专卖店到今天遍布全国的1500余家线下连锁店及流通合作通路……至今已120岁的秋林里道斯(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董事长仲兆敏、总经理林珈旭两代女将的带领下,不仅做到了守正出新、老而不衰,更为哈尔滨红肠产业的规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守得住“老”,匠心留住老味道 对于老字号来说,“老”是优势。 “老”是记忆,是历史,人们对老字号总有一种天然的信任,莫名的亲切。 1900年,俄国商人伊万•亚阔列维奇•秋林在哈尔滨创立“秋林洋行”,开设“秋林灌肠庄”,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哈尔滨红肠。当年的灌肠作坊,就是如今秋林里道斯的前身。而老哈尔滨人对里道斯红肠这口舌尖之好也正从此时“扎根”,至今已120年。 能走到今天,且老而未衰,是因为秋林里道斯摸准了“脉门”,把握住了“老”这一优势。这种把握,不仅是对文化与情怀的传承,更体现在秋林里道斯于制作工艺上对“老”的坚守,于食品品质与安全上近乎严苛的把控。 “秋林里道斯作为120年的老字号,一直以来,始终坚守最传统的制作工艺,传承哈尔滨红肠最正宗的质感与情怀。”仲兆敏说。 何为“最传统的制作工艺”?20世纪初的红肠制作工艺由俄罗斯人引入,独特的风味曾在哈尔滨风靡一时。但是到了60、70年代,由于历史的变迁,这一宝贵的非遗工艺一度失传。为了还原里道斯红肠最独特的风味,他们翻资料、找技师,经过上百次筛选试制,“内与资深老技师不断精进工艺流程,外赴俄罗斯找到‘红肠的祖庭’取经,最终规范总结出:一根红肠,从选料、分割,到最终检验、成品共计25道工序,缺一不可。” 在这25道关键工序中,最核心的就是熏制,秋林里道斯红肠能保有记忆中的老味道,在于其熏制环节始终坚持人工操作、硬杂木熏烤。 于河是秋林里道斯红肠熏制组长。炉膛的温度湿度、红肠熏制的时长、木柈的材质数量甚至摆放形状……每一个看似不足轻重的细节都是他探究的对象。 “松木不合适,果木的个头太小,硬木比较抗烧,劈出的木柈烟熏效果最好”,“木材长度保证在1米2到1米4之间,分四堆均匀码放在炉中”……多年来,于河熟悉各种木材的燃烧特性,知道不同的季节、湿度、温度下,木柈用多少摆放成什么形状、间距多大对红肠熏制效果最好。 通过对红肠一个多小时的“头遍”熏烤,再蒸煮一两个小时,然后再推进熏炉进行“熏二遍”。熏烤达到标准,经过“掌炉”师傅验证通过之后,就会封炉。接下来,红肠会在炉中余烬的低温熏烤下度过十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早晨出炉。 点火、熏制、放烟……一切的人工操作与十几个小时的等待,在仲兆敏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些会让里道斯红肠Q弹紧致、红润油亮,带着木材明火的烟熏口味,而这正是里道斯红肠最特别的风味。 这种对“慢功夫”的坚持,在智能化、自动化充满传统行业的今天,堪称可贵。而事实上,秋林里道斯的坚持不止体现在熏制工艺上,他们坚持严格选用优质冷却排酸猪、牛肉为原料,确保从原料到餐桌的全程追溯;采取36~48小时古法腌制低温冷藏,确保肉质鲜嫩入味;调味上,采用顶级进口配料,确保品质与风味…… 风味之外,还有安全。“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入场,不合格的产成品坚决不出厂!”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主动引入外部权威检测力量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按照先进的品质及卫生管理制度,在25道工序中各个“关键控制点”监督管控,对空气、冰屑等生产环境的检验都细致入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餐饮创业加盟品牌蛙来哒优势盘点
- 下一篇:直播带货为家乡农产品“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