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后疫情时代行业观察】被“精准打击” 的餐饮业或迎来“大洗牌”

  央视网消息: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可谓是“精准打击”。春节期间本是餐饮行业的经营旺季,但随着疫情的蔓延,全国大量餐厅停止营业,各类聚餐和婚宴几乎全部取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显示,2020年1-3月,全国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大幅下跌44.3%。3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832亿元,同比大幅下跌46.8%。较上年同期相比,餐饮业收入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近期,各地餐厅陆续开放堂食,但仍需面对支付春节前供货商货款、员工工资、房屋租金等诸多难题,餐饮业想要重新步入正轨实属不易。

 

  停业难,营业也难

 

  近日,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五棵松华熙LIVE人来人往,入驻的商家也基本全部恢复营业。但与疫情前明显不同,进入每家店铺前都需要测量体温并登记。在一家火锅店门口,商家贴出顾客进店要求:不接待未满14天隔离期的顾客、三人以上必须分桌就餐。

 

  “进店必须测量体温、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然后安排客人分开就座,不少顾客会主动要求坐在店外露天餐桌。”一家连锁烤肉店的负责人李伟告诉央视网记者,尽管陆陆续续一直有顾客前来就餐,但实际每天的客流量只有往常的一半,与春节前需要顾客排队等位的红火景象相比,现在的上座率还是让他叹息。“最惨的时候是二三月份,一天一个客人也没有,四月份情况开始好转,清明节假期是个小高峰。”

 

  餐饮业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餐饮企业复工复产仍面临很大的困扰。4月16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报告称,3月份,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的餐企占比高达94.61%,客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50%-80%水平的餐企占比为4.90%,客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80%以上水平的餐企占比仅为0.49%。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介绍称,企业资金不足、员工复工申请审批繁琐、顾客消费信心和能力不足是餐饮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王遥告诉记者:“春节旺季囤积的食材货源一次性损失严重,再加上员工工资、房屋租赁费用、疫情防控费用、银行还贷等现金支出,餐饮企业普遍受到巨大损失,资金紧缺。”

 

  为了挽救损失、缓解现金流吃紧的状况,餐饮企业也早早开始了花式自救、另寻出路。

 

  一家火锅连锁店在店铺门口出售同品牌的火锅底料和蘸料,该店店员介绍,这是近期新增加的销售业务,以后会不会继续保留仍未可知。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为了解决库存积压,不少餐饮企业摆起了“菜摊”低价甩卖备菜。部分企业通过员工降薪、菜品涨价来缓解现金流压力。

 

  为了尽快恢复餐饮行业,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扶持政策。央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为包括餐饮业在内的企业减负,鼓励企业发展经营新模式。多地发放餐饮等消费券,充分激发市场的消费潜力。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型餐饮企业选择了停业甚至关店倒闭。被问及是否享受到房租及佣金减免,李伟答复说:“目前还没有享受到减免,所有损失都是店里承担。”

 

  王遥说:“很多中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商户仍面临着经营难题,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用好和落实税收优惠、社保减免等优惠政策,为中小型企业及个体商户给予专项扶持。”

 

  外卖,救得了餐饮行业吗?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许多行业实体店一片狼藉,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在线经济的发展,社交隔离阻断的消费供需通过互联网高效弥合了。

 

  外卖、买菜、送药、跑腿,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升级服务。无接触配送、美味到家、机器人送餐、智能取餐柜……餐饮业消费新模式在疫情中快速发展。根据美团研究院的一份问卷调查,疫情期间高达71.7%的居民选择在外卖平台点餐,而愿意线下消费的比重为53.7%。

 

  与此同时,餐饮企业也认识到多渠道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押注外卖业务,上线半成品菜肴、火锅底料、品牌调味料等,以填补营业额损失。

 

  但是,外卖平台真的能拯救餐饮行业吗?

 

  在北京五道口某商场门口,外卖平台全职骑手小余和同事们坐在路边等单。为了做好防护,商场设置了外卖取餐处,外卖骑手们不允许进入商场内,只能在门口等候。“现在一天只有20多单,大概是以前的一半”。记者注意到,中午就餐时间本应是接单高峰,但大部分外卖骑手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奔跑”在送餐路上,而是静静坐在路边刷手机视频,或者趴在腿上休息,马路一旁挨挨挤挤地停满了电瓶车。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