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北京餐企备战疫后首个消费小高峰(2)

  4月北京餐饮行业复工的数据表现也与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相符。在3月初,北京商报调研了北京45家餐饮企业共2131家餐厅的复工情况。数据显示,从春节到2月29日,受访餐饮企业的闭店率高达41.39%,很多门店数量较少的餐饮企业甚至选择了在疫情期间关闭旗下的全部门店。另外,当时受访企业员工的上岗率仅为25.4%,员工返京比例也仅为7.6%,这段时间也是防疫工作最为严格的阶段,其中多数在业餐厅也尽可能以自提、外卖等方式维持经营。

 

  近期,北京商报记者再度追踪调研上述45家餐饮企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受访企业的闭店率已下降至16.9%,其中闭店率在20%以下的餐饮企业为32家,占受访企业总数的71%,这也意味着北京餐饮企业在4月集中发力重启旗下门店。另外,就员工返京率来看,受访企业的员工返京比例提升至29.48%,上岗率上升至31.12%。分析认为,恢复堂食后,门店可接待人数受限,且返京员工须执行隔离,致使目前受访企业的员工上岗率仍然相对较低。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受访企业中绝大多数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复工情况喜人,闭店率相对较高的则多为正餐或偏高端的餐饮企业,在京门店数量超过100家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复工门店数量增速最快,员工上岗率增长也最为明显。

 

  另外,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提供的消费端数据来看,随着北京餐厅加速恢复堂食,各个品类的销量增长也在不断加快。线下消费中,各式火锅的消费增长迅猛,其中川渝火锅的销量环比上月增长了近6倍;此外,东北菜、烧烤、咖啡和鲁菜等北方地区的经典餐饮品类增幅也位居前列,环比增长均超过了1倍;相对而言,闽菜、粤菜、云南菜等南方菜系回暖略慢。在线下复工方面,随着各地来京限制的逐步放开,北京市内的各类餐饮企业都在加速复工,其中地方菜系餐厅回暖速度最为明显,湖北菜、豫菜和晋菜的复工率较上月同期增幅更是位居全市前三。

 

  外卖方面,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尽管居家类消费仍是外卖需求的最大场景,但各类工业园区、科研院所、写字楼综合体等场所的外卖消费需求在近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近一月内送到办公场景的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速远超住宅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夜宵订单也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北京消费者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各式快餐小吃和夜宵成为了近期外卖消费的热点,环比增速位居行业前列。此外,越来越多的北京消费者喜欢用外卖购买绿植鲜花,环比增速也超过了四成。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餐饮企业的加速复工也带来了不少争议。4月初餐饮行业内因海底捞及西贝的涨价事件而引起震动。海底捞与西贝先涨价后道歉并调回原价的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餐饮企业复工后究竟该不该涨价以及为什么涨价的讨论,观点各异。但这次“涨价风波”确实对行业造成了重要影响,北京商报记者也从部分餐饮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本想在复工后根据企业成本情况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但由于海底捞与西贝的“涨价风波”,导致企业“不敢”涨价。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也了解到,餐饮企业复工后确实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成本压力,房租、人力、原材料成本对于刚刚经历过疫情、正在缓慢恢复的餐饮行业而言,仍然是让不少餐企“窒息”的三座大山,它们也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看来,这次疫情对餐企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同时也直接暴露出目前餐饮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餐饮企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受制于外卖平台、多渠道布局不足以及营销能力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小规模餐饮企业或单体餐厅可以说是致命的。

 

  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扶持政策只能帮助解决部分餐饮企业眼前的生存问题,国内餐饮企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如何解决效率和成本。优化升级餐厅、打造高质量盈利模式是应对危机以及助力餐饮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