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企备战疫后首个消费小高峰
时间:2020-04-23 12: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4月,北京的春天已至,同时也是国内餐饮行业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疫情后,餐饮行业从闭店到逐步复工,再到如今加快复工,北京餐饮行业开始逐步走出低谷,逐渐显露复苏迹象,复工率和员工上岗率出现比较明显的提升。但这次复工也让我们看到了疫情给餐饮行业留下的痕迹,品牌型连锁餐饮企业业绩开始回暖,门店客流大幅提升;但同时,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餐饮企业及餐厅则正在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疫情的发生无疑加快了餐饮行业的洗牌速度,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餐饮行业中正在显露的新的生命力。
为展现4月北京餐饮行业的复工情况,我们走访了北京多个知名商圈及美食街区,并且持续追踪了北京45家餐饮企业、2131家门店复工以来的数据变化,集结成这份《北京餐饮复工报告(四月)》,真实客观地展现复工后,疫情给北京餐饮行业带来的变化。
长期快步走确实可喜,但有机会能够停下脚步审视一下市场、消费者和自身,也是为下一步发展积蓄新的力量。
在调研和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目前北京餐饮行业总体复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连锁餐饮品牌旗下大多数门店已经开放堂食,营收逐步回升,消费者对于外出就餐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在走访时也发现,悠唐、朝阳大悦城、簋街、朝外SOHO等商圈均存在餐厅停业撤店的情况,并且停业门店多以不知名的单体或小微餐饮企业为主。早在疫情发生初期,业内就有关于疫情会加速餐饮行业洗牌的判断,如今也成为北京餐饮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同时由于“五一”小长假临近,餐饮企业也已经开始着手于疫情后的第一个消费小高峰。密集上新、加强防护成为假期来临前餐饮企业的主要功课。
餐企复工“喜忧参半”
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餐饮市场也开始逐渐恢复常态。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朝阳大悦城、簋街、三里屯等多个商圈看到,从品类上看,火锅、茶饮门店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像喜茶、星巴克、海底捞、胡大等品牌已经开始出现排队的现象。从品牌类型上看,餐饮连锁品牌相较于个体私人品牌来说,其恢复得较快。记者从北京华天饮食公司了解到,北京华天直属餐饮企业自疫情发生至今,营收同比下降幅度从1月下旬的70%到2月中下旬的60%,目前同比降幅已收窄至50%以内。“集团各餐厅降幅收窄还是很明显的,继二友居、香妃烤鸡部分门店实现盈利后,3月我们所属直营餐饮企业已经实现了整体盈利”,北京华天饮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不少餐饮品牌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产品更新、门店扩张等工作。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西式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在近期推出了新品,分别在产品原材料和产品技术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饮品品牌星巴克、喜茶也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和计划进行产品的上新迭代,其中星巴克也进军了“植物肉”市场。另外,在恢复较快的火锅品类中,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上新了火锅菜品,同时根据特殊时期的现状,在单人组合餐方面进行了餐品更新。此外,西贝莜面村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旗下快餐项目中式快餐品牌“弓长张”已启动,并发出寻租信息。
在排队、扩张、上新这些现象和动作发生的同时,部分餐饮门店也挂上转租、闭店的公告。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建外SOHO、簋街、朝阳门等商圈看到,不少餐饮店铺已经贴出“直租”的字样。一位在建外SOHO上班的消费者告诉记者,疫情后很少在外就餐,随着逐渐复工,发现公司周围不少个体餐饮门店闭店。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位从事出租、招商行业的相关人士,他表示,目前经营餐饮行业的门店转租的房源尤为多,并且其转租费也下降了近40%-50%,而连锁餐饮企业和超市业态寻租的占多数。
北京商报记者也发现,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餐饮门店的确出现了被“淘汰”的现象。位于簋街黄金地段的高乐雅咖啡也贴出公告,表示于4月12日高乐雅咖啡(上院店)停止营业,并告知消费者办理退卡流程。另外,位于朝阳门商圈的悠唐购物中心内的不少餐饮门店也并未完全恢复营业,比如金子半之助餐厅就在门店贴出了停业公告。同时,此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甘茶度也有部分门店闭店。
中国烹饪协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中表示,疫情过后,一些小微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淘汰,大量的铺面空置、大量的消费机会被释放,有实力的企业应有准备、有组织地拓展业务。
连锁餐企回暖明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