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烹协发布团餐企业复工指南:避免就餐人员聚集 鼓励使用半成品
时间:2020-03-19 14: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9日讯 据中国烹饪协会消息,日前,中烹协团餐委员会联合禧云国际、团餐谋等大型企业在国家相关指导文件的基础上,起草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餐企业复工复产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烹协表示,该《指南》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团餐消费场景特征、消费群体特征、团餐运营模式、团餐从业人员特点等为依据,从复工前准备工作、复工后防控措施、疫情知识等方向,为团餐服务企业、各单位分管食堂的后勤部门提供实操指南和理论指南,帮助食堂度过疫情危机,稳定恢复工作。
《指南》建议,复工团餐各单位应成立由运营主体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复工前,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物资。并对工作场所、作业场地、就餐场所、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护与环境清洁。另外,还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实施未到岗及在岗员工健康状况动态实时管理。企业内用于人事考勤的指纹机建议停用,由各部门实施考勤管理;
在就餐场所方面,《指南》建议,供餐单位应做到食堂出入口单一流向并分离,避免用餐人员回流交叉,食堂入口处采取简易消毒措施,甲方安排人员对进入食堂用餐人员进行测温,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红外线感应测温设备。严禁无佩戴口罩人员进入食堂。
在供餐环节方面,《指南》建议,尽量避免集体就餐,提倡盒餐、分餐,提倡开展“无接触”供餐。如采用集体就餐,应按顺序实行分批制作、错时就餐,一人一桌,同一方向,并保持每桌1.5米的距离。避免扎堆、面对面就餐。
《指南》还指出,不得供应三明治、沙拉、现做冷饮等冷荤熟食、现做凉菜等;停止供应制作时间长、工序繁杂的风味品种。鼓励采用中央厨房半成品、净菜加工配送,结合食堂标准化、智能化操作,减少用人压力。疫情期间须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对每餐的成品分别进行留样,留样量不少于 125克,留样时间 48 小时,并做好相应记录。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餐企业复工复产操作指南
(中国烹饪协会2020年3月18日发布)
一、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疫情的战略部署,提高各大团餐场景运营主体防控疫情能力,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团餐委员会联合团餐谋、部分大型团餐企业联合起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餐企业复工复产操作指南》。
此指南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团餐消费场景特征、消费群体特征、团餐运营模式、团餐从业人员特点等为依据,从复工前准备工作、复工后防控措施、疫情知识等方向,为团餐服务企业、各单位分管食堂的后勤部门提供实操指南和理论指南,帮助食堂度过疫情危机,稳定恢复工作。
二、 复工前准备工作
1.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各单位应成立由运营主体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落实专门后疫情防控管控责任人,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条例的规定,制定疫情防控、检查机制和复工方案。方案需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各项工作需明确到专人负责。
2.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应制订紧急情况(如出现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发生后的处置措施,并确保处置措施正确、及时、可落实,并在复工前进行模拟演练。
3.防护物资准备齐全
在复工前,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物资。如: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消毒水/酒精、消杀喷雾器、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测温仪等。
4.做好就餐场所消杀
复工前,应安排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作业场地、就餐场所、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护与环境清洁。
5.人员管理
1)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实施未到岗及在岗员工健康状况动态实时管理。
2)符合要求的外地返岗人员按要求进行自我隔离期间,进行全员网络培训并根据属地监管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积极参与属地监管部门组织网络培训,培训内容包含自我管理防护及特殊时期的生产规范等,确保员工掌握防控知识。
3)企业内用于人事考勤的指纹机建议停用,由各部门实施考勤管理;
4)对于员工居住的宿舍,每天做好至少两次消毒。
5)医疗机构的供餐服务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增加消毒频次。
三、 复工后防控措施
1.员工上班前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