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3)
时间:2019-04-07 03:3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16.强化“一大一小”监管。就是要通过抓大治小带中间,一手抓大型企业监管,一手抓小作坊监管,以大企业为带动,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风险联防联控。一要抓好大型企业监管。认真落实总局关于进一步监督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十项措施”,发挥大型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更多大型企业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等,鼓励企业实施认证。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重点督促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自建自控奶源、严格生产过程控制、加强冷链储运管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建立实施HACCP体系和追溯体系。其中企业原辅料管控率达到100%,企业生产乳制品自检自控率达到100%,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达到60%。开展肉制品生产过程管理规范提升行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推动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和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实施HACCP体系,督促企业重点加强原辅料管控和过程管理,推动肉制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行原料供应商审核的企业达50%以上,企业生产肉制品自检自控率达80%以上。省局将适时组织开展大型企业监管工作交流和风险交流,总结推广大型企业开展关键风险点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二要抓好食品小作坊监管。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行动,指导各地加大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力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指导基层开展食品小作坊主体普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加强管理,规范生产。研究制定《甘肃省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系统性工程,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食品小作坊,确保食品小作坊这项民生产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组织开展小作坊监管经验交流,研究共性问题,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提出监管应对措施。
五、创新监管方式,提升食品生产监管效能
17.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对辖区内生产企业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实施风险动态管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率达到100%。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合理确定监管频次,规范开展监督检查。
18.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风险防控”的原则,以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的生产企业、未抽到产品的生产企业、投诉举报或媒体曝光有重大问题的企业为重点,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分类分批组织开展飞行检查。并组织对2018年度部分企业飞行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行动,以检查促进责任落实。省、市、县级局要制定《2019年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19.继续抓好体系检查。按照“三年全覆盖”总体要求,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食醋生产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体系检查,围绕原辅料采购使用、许可资质保持、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麻雀解剖”,对检查结果通过警示函的形式及时公布,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问题整改和风险防控。并组织市县负责食品生产监管的同志观摩学习,组织审查员进行实战锻炼。
20.加强食品生产智慧监管。深入推动实施“透明车间”,形成以企业索证索票、投料配料、过程控制、卫生管理、出厂检验、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公开透明,向公众全面展示食品生产企业标准、规范、安全、阳光的良好形象。以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食用植物油为重点,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食用植物油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和《白酒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全面准确记录产品信息、生产信息、设备信息等,明确关键控制点和追溯链接点,规范追溯信息的采集录入方法、追溯管理档案要求,确保追溯体系有效运行。抓好典型培育,省局拟于7月份组织食用植物油和白酒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追溯管理现场推进会。
六、提高素质能力,凝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合力 (责任编辑:admin) |